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风湿祛痛胶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时间:2024-08-31

程万强,王林霞,刘海瑜,宋素芳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中医疼痛科,山东 威海 264205)

作为全身免疫性疾病一种,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周围关节对称性滑膜炎为特点的疾病。此种疾病往往对患者的骨关节造成侵袭以及破坏,从而使患者呈现出畸形、关节强直以及功能丧失的情况[1]。当前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施治期间,以药物治疗作为主要手段,具体体现为抗风湿药物以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两种,但是此类药物应用后表现出较多不良反应,从而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本研究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加以治疗,以此说明风湿祛痛胶囊+穴位注射疗法较单纯穴位注射疗法的优点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年龄(55.39±2.95)岁;患者平均病程(9.49±3.22)年;观察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6岁~81岁,平均年龄(55.42±2.96)岁;患者平均病程(9.51±3.2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进入医院后,临床确定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选择穴位注射疗法施治;观察组选择风湿祛痛胶囊+穴位注射疗法施治;对照组将患者以双侧肾俞穴以及足三里穴作为主穴,选择患者疼痛关节附近局部阿是穴作为配穴,准备25 mg骨肽针剂+5 ml 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对于无菌操作需要严格认真遵守[3]。对于所采用穴位,利用7号针头准确刺入,回抽观察无血液,继续准备1 ml药液对患者缓慢注入,保证每周3次的频率用药治疗[4]。对于观察组,穴位注射疗法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保持一致。此外准备风湿祛痛胶囊保证每天3次频率以及每次5粒的剂量对患者加以口服治疗,用药时间选择用餐后30 min,8周为1个疗程[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以及肿胀关节数。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完成治疗后,关节疼痛及肿胀消失,可以进行正常活动,对应的体征、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缓解程度不小于75%;好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完成治疗后,关节疼痛感及肿胀感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对应的体征、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缓解程度不小于50%;无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完成治疗后,关节疼痛感及肿胀感并未改善,对应的体征、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缓解程度不大于30%[6-7]。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63.89%)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n)

2.2 压痛关节数对比 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压痛关节数对比,观察组数据明显减少(P<0.05),见表2。

2.3 晨僵时间对比 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晨僵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3。

2.4 肿胀关节数对比 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肿胀关节数对比,观察组明显减少(P<0.05),见表4。

3 讨论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呈现出症状多样、诱因复杂以及致残率显著的特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诱因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滑膜成纤维细胞表现出过度增殖的情况,呈现出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现象;②患者辅助T细胞在Th1/Th2方面表现出功能失衡的现象;③T细胞自身稳定功能受损的情况;④B细胞增殖的情况,并且出现自身抗体;⑤中性白细胞激活的现象;⑥穿孔素以及过量干扰素的现象。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研究治疗方案期间,以药物治疗作为主要手段,对于部分患者,临床需要通过施以手术治疗,将其肢体畸形进行有效矫正[8]。

表2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压痛关节数临床对比(±s)Table 2 Clinical comparison of joint number of tenderness in two group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s)

表2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压痛关节数临床对比(±s)Table 2 Clinical comparison of joint number of tenderness in two group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6 36治疗前7.27±2.01 7.99±2.19 1.453 2 0.150 6治疗后4.81±1.92 7.33±1.76 5.805 0 0.000 0

表3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晨僵时间临床对比(±s,min)Table 3 Clinical comparison of morning stiffness in two group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s,min)

表3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晨僵时间临床对比(±s,min)Table 3 Clinical comparison of morning stiffness in two group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s,mi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后50.65±29.41 65.95±32.49 2.094 7 0.039 8例数36 36治疗前68.10±34.35 69.95±34.36 0.228 4 0.820 0

表4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肿胀关节数临床对比(±s)Table 4 Clinical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in two group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s)

表4 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肿胀关节数临床对比(±s)Table 4 Clinical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swollen joints in two group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s)

治疗后3.45±1.79 6.66±1.76 7.672 3 0.000 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6 36治疗前6.51±2.09 6.59±1.79 0.174 4 0.862 0

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属于“尪痹”范畴,究其外因主要体现为风、寒、湿、热几方面。究其内因,主要体现为气血不足、素体亏虚、卫外不固以及肝肾亏损几方面,对此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施以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做到表里、寒热、虚实兼顾。对于处于急性发作期阶段患者,在施以治疗期间,将活血化瘀、清热燥湿,祛风通络止痛作为主要;对于处于病情缓解期阶段患者,在施以治疗期间,将健脾除湿、补益气血以及滋补肝肾作为主要[9]。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选择穴位注射疗法加以治疗,主要将传统经络理论作为治疗基本,取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以疏风散寒,清热化湿,健脾补肾;主取肾俞补肾化气利水;足三里健壮脾胃,提高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采用关节周围俞穴大部分是五输穴,共同祛湿、泄热、祛风活血止痛。采用骨肽对患者进行穴位注射,除风祛湿,以骨补骨。治疗组在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进行治疗条件下,采用风湿祛痛胶囊加以配合治疗,发挥的协同效果显著[10]。风湿祛痛胶囊组成主要有苍术、白术、川黄柏、鸡血藤、威灵仙、薏苡仁、牛膝、黄柏、桂枝、白芍、麻黄、知母、川乌、防风、杜仲、黄芪、全蝎、地龙、乳香、没药等;主要系张仲景治疗风湿历节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和四妙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四妙散清利湿热、利水消肿。黄芪、杜仲补气扶正,温肾抚养阳,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除痹止痛;全蝎、地龙搜风除痹,解痉镇痛。全方共奏燥湿祛痛、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通络止痛的效果[11]。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选择穴位注射疗法施治;观察组选择风湿祛痛胶囊+穴位注射疗法施治;最终发现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63.89%)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增加(P<0.05);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压痛关节数对比,观察组明显减少(P<0.05);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晨僵时间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缩短(P<0.05);同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肿胀关节数对比,观察组明显减少(P<0.05)。分析本研究结果,主要因为风湿祛痛胶囊+穴位注射疗法的联合应用,可以确保治疗协同作用获得充分发挥,从而发挥标本兼治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选择风湿祛痛胶囊+穴位注射疗法施治,可以获得燥湿泄热、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通络止痛的效果,从而使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于提高病情疗效、减少压痛关节数、缩短晨僵时间以及减少肿胀关节数方面获得明显效果,最终对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提高发挥显著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