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治疗5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8-31

刘伟,易金平,黄雪柳

支气管哮喘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肺性脑病等,而呼吸衰竭则属于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目前临床上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采用吸氧、补液及纠正酸中毒等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阻塞,继而威胁生命[2]。为了进一步控制患者的病情,在综合基础治疗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对无创正压通气应用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并选择100例急性发作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行急性发作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0.85±4.72)岁,平均年龄(40.15±4.57)岁,平均发作时间(15.42±2.3)h,包含Ⅰ型呼吸衰竭患者2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共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0.63±4.57)岁,平均发作时间(15.83±2.2)h,包含Ⅰ型呼吸衰竭患者22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8例。排除昏迷患者、张力性气胸患者及严重肝肾功能患者等。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发作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较高的对比价值。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方式,包含解痉平喘、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纠正酸碱平衡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等,并做好心电监护。此外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控制氧流量为2 L/min。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无创机械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选择西门子Ser vo900C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依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合的鼻面罩,设置压力支持通气为0.98~1.96 kPa,呼气末正压0.294~0.490 kPa,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为8~15次/min,呼吸比大于1:3,夕阳体积分数为0.3~0.5。待患者各监测指标正常和稳定后撤机,若出现人、机对抗,应及时采用镇静剂或肌肉松弛剂。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治疗后4 h、治疗后8 h及治疗后12 h阶段两组患者的心率、动脉血样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4]:显效为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及肺部杂音基本消失,且各监测指标正常;有效为患者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部杂音明显改善,且各监测指标显著好转;无效为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肺部杂音、各监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含胸闷、口感、腹部胀气及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不同是阶段监测指标变化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心率、动脉血样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 h、治疗后8 h及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心率、动脉血样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后4 h、治疗后8 h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例数为30例,有效例数为18例,无效例数为2例,治疗有效率为9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例数为16例,有效例数为24例,无效例数为10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9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χ2=7.11,P<0.05)。

3 讨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理变化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呼吸阻力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若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则患者发生肺不张及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性较大[5]。目前对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主要采用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及扩张支气管质量等,主要起到改善患者组织供氧的作用,但此种治疗方式仍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和呼吸衰竭等,继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根据相关研究可知,若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则应当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主要起到提供较高的正压,减少氧耗和呼吸作用等作用,并缓解呼吸肌疲劳状态[7]。此外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还能够在呼气末提供正压,有效避免患者小气道萎陷,实现纠正低氧的目的,促进患者哮喘和缺氧有效改善,继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8-9]。本次研究对无创正压通气应用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治疗后4 h、治疗后8 h及治疗后12 h两组患者心率、动脉血样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后4 h、治疗后8 h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期间能够明显稳定患者的心率、动脉血样分压及血氧饱和度,避免患者出现过大的生命体征变化,继而出现危险。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并稳定患者各监测指标,且安全性较高,与鼻导管吸氧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临床医生在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需要注意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面罩,并结合患者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进行呼吸机通气模式的设置,控制好氧浓度,确保呼吸机压力从低水平逐步增大,且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治疗的有效的性,全面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多余二氧化碳的排除,降低病死率[10-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是阶段监测指标变化比较分析(x±s)Table1 Thedifference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atientsisacomparative analysisof changesin stagemonitoring indicators(x±s)

综上所述,对急性发作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较高的效果,是改善患者哮喘症状和保证治疗安全性的有效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何忠建,耿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81.

[2] 杨国华.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95-96.

[3] 陈利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急救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362-7363.

[4] 陈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重度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6):45-46.

[5] 王晓东.内科药物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3):28-30.

[6] 李彩霞,刘建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2):93.

[7] Gilbert ACR, Haouzi P.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J].Springer US, 2015,6(3):247-269.

[8] Andréjak C, Roger PA, Monconduit J, et al. Non-invasiveventilation in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 ofasthma[J]. Réanimation, 2016,25(1):107-116.

[9] Mohan A, Harikrishna J.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sfirst- line treatment f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 The time is not ripe yet![J]. Indian Journal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5,19(10):571.

[10] Cabrini L, Pintaudi M, Villari N, et al. NoninvasiveVentilation, Reducing Mortality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J].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338(19):919.

[11] Mahmoodpoor A, Golzari SE.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5, 372(23):e30.

[12] Kugelman A, Martinon- Torres F. Indications for NoninvasiveRespiratory Support[M]. 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 2015:503-5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