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代秀,卜建惠,徐鸿艳
品管圈活动是指工作于同一现场且工作性质相类似的人员共同组成的小集体,并主动的从事于品质管理的一种活动[1]。近年来,该活动已经在众多的医院细节管理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而言,由于其大脑精神存在异常,因此常会出现自杀、自残、攻击、伤人等行为,对患者及其社会都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常无预见性,因此,做好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危险物品应做到严格管理。基于此背景下,本院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精神科患者危险品接触率”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阐述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本院精神科五病区收治的住院患者120例。根据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收治的410例住院患者中选取57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期间,收治的453例住院患者中选取63例,作为观察组。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6例,平均年龄(61.24±1.24)岁,其中,精神分裂17例、抑郁症19例、心境障碍14例以及狂躁症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98±1.67)岁,其中,精神分裂18例、抑郁症20例、心境障碍17例以及狂躁症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以防范其接触危险品,具体如下:①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定期开展相关讲座,对家属进行危险品接触防范的详细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危险品的危害,并进行风险防范指导;②严禁患者及其家属携带危险品进入病房,防范安全隐患;③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尊重,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入院初期进行环境和人员的介绍,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当患者有发病先兆时,立即给予积极治疗;④在患者进餐。治疗以及休息期间,强化巡视,高度关注患者的行为活动,避免患者单独行动,预防危险品接触事件的发生;⑤医护人员定期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其防范患者接触危险品的能力,进行物品管理训练。
(1)品管圈的组建。品管圈共由5名圈员组成,其中包括1名护士长和4名护士。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对整个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另由圈员共同推举圈长1名,负责对整个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然后集体确定圈名称和制定圈徽[2]。
(2)选定主题。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该活动的主题进行确定,将品管圈活动主题优先次序矩阵法作为主要依据,从以下5方面进行评分,分别为:院方政策、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圈能力和可行性,最后确定此次活动的主题为“降低精神科患者危险品接触率”。该活动的主要衡量标准为:患者对危险物品的接触次数。接触率=(患者接触危险品的次数/住院的总人数)×100%。
(3)把握现状。圈内成员集体制作检查表,共同完成对危险品安全检查登记表的记录和整理工作,通过分析后得出院内精神科患者对于危险品的接触率为44.88%;危险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家属、护工、护士以及住院患者。而在危险品主要来源中,以住院患者和家属居多,因此,决定将其最为改善的重要因素进行。
(4)设定目标。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初定此次活动的目标为21.23%,将患者危险品接触率由原本的43.86%降低至20.76%。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44.88%-44.88%×75.27%×70%=21.23%。
(5)原因分析。通过圈内成员的不断思索后得出,影响精神科患者对危险品接触率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①缺乏规范化的流程;②患者缺乏安全意识;③缺乏统一的登记方式;④危险品的存放缺乏固定性;⑤生活缺乏便利性等。
(6)拟定对策。通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后,圈内全体成员在充分的运用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共提出备选对策9条,后就经济性、针对性和圈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后,将可行性对策确定为5条。
(7)实施对策。具体对策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安全检查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②先关危险品知识宣传手册和展板的制定;③对危险品进行固定存放;④危险品登记本的建立;⑤危险品工具箱的免费提供。
(8)确认效果。在活动完成后,圈内成员对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整理,结果显示,患者危险品接触率由原来的44.88%成功的降低为20.97%,成功的完成了预定目标。与此同时,圈内成员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责任心等都明显提高。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品管圈后,观察组的危险品总结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23,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不同渠道所占接触率百分比[n(%)]Table1 Percentageof contact rates in different channelsbeforeand after intervention[n(%)]
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具有突出优势:①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病区的物品摆放更加固定、规律,使患者接触危险品的几率降低,显著降低了接触率[3];②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病区护士给予患者家属更加全面的宣传和教育,其对防范患者接触危险品的意识更深,相关危险事件及其处理的注意事项等的知晓率也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尤其是在危险品检查工作上,给予更全面的支持,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士工作的重复率[4]。③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的改进,患者家属的知晓率提升,护士的工作更加具有实效性,降低了患者危险品接触的风险性,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④尤其在提升了护理团队工作的协调性和团结度,在进行品管圈活动中,护理团队需要计提进行相关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尤其在实施和计划修正中,更需要集体商议后进行,工作的配合度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5]。但是,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状况不一,加之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量重,在具体实施中难免有疏漏,因此,需要加强进程管理和路径规划,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6]。研究中,在2015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精神科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患者的为危险品接触率由实施前的44.88%降低至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稍高于改进目标,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危险品接触率,提高其对危险品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1] 冯春杰.品管圈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15-19.
[2] 张琳晗,代林林,冯立明,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动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78-1581.
[3] 杨爱华.开展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0):1403-1406.
[4] 职晓燕,黄洪勇,赵晓伟,等.品管圈活动对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19):2726-2728.
[5] 崔静怡,崔界峰,邵静,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患者意外风险因素中的应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3):286-288,292.
[6] 杨惠青.品管圈活动在恢复精神科康复患者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7):2328-23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