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4-08-31

江民晖,张国锋

作为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发生于基底节区的出血可占到50%~70%,且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1]。研究表明,临床上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取得明显疗效[2]。为在今后临床上起到指导作用,本研究将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列两个组别后,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和传统开颅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74例于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并按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56.78±6.21)岁;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57.01±6.53)岁。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本项研究方案,且所有患者已接受知情同意书所有内容。比较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成立。

1.2 纳入标准[3]①患者均有高血压史或入院时血压明显升高;②患者经CT诊断提示为基底节区出血;③患者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大于5分,且无严重心肝肺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或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进行手术,于术前常规脱水剂及止血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患者状态经保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则经家属同意后进行手术治疗。

1.3.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根据CT影像提示,于血肿距离头皮皮质最浅处做一长约5 cm的直切口,将头皮全层切开,将切口采用乳突撑开器撑开,取电钻钻孔并扩大至骨窗大小为3 cm×3 cm,将硬脑膜行十字切开,将脑皮质在表面无血管处切开约1 cm,牵开皮质在显微镜下吸除血肿腔内凝血块,采用电凝方式止血活动性出血点,将引流管于术毕后置于血肿腔内。结束手术。

1.3.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在头部CT的指示下,定位血肿位置并作马蹄形切口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后将血凝块采用吸引器吸除。电凝止血活动性出血点,减张缝合硬脑膜,根据脑组织实际受损情况进行骨瓣复位治疗,置引流管保持引流。结束手术。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且予以脱水治疗及血压控制,若患者病情较重,视情况予以呼吸支持。

1.4 观察指标 ①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效果评价[4]:根据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下降91%~100%,评价为痊愈;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下降46%~90%,评价为显效;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下降18%~45%,评价为进步;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治疗前下降低于17%,评价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对其进行检验,对研究中的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91.57±12.63)min,手术出血量(86.69±12.12)m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26.37±18.89)min,手术出血量(186.47±19.26)ml。观察组两项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9.316,术中出血量t=26.671,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6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27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且伴随我国近年来老年化趋势的加快,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血肿的彻底清除和颅内压的下降程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以往对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传统开颅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开颅给患者脑组织造成了很大的创伤,给患者术后的康复带来了负面影响,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给广大医生患者造成困扰[5]。伴随近年来显微技术的迅速发展,显微外科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开展,其中,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小骨窗开颅术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6]。研究表明,小骨窗开颅治疗较传统开颅有一系列优点,其在头皮上作的切口较短,骨窗直径仅为3~4 cm,且尽可能避开重要部位,减少了对肌肉、头皮血管及神经的损伤,同时通过皮层造瘘或经侧裂入路进入血肿腔,采用微创技术对脑组织进行分离,在实现最优化距离的同时,极大程度的避免了对脑组织的牵拉,降低了损伤程度,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7]。微创技术显微镜的使用,使视野更加精确,止血更加彻底,降低了再出血发生的概率,且相对传统手术,该术式无需进行颅骨修补术,缩短手术时间,在为抢救患者争取到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8]。作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血肿大小、出血量等情况迅速作出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凭借以上相对传统手术的优势,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方法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91.57±12.63)min及手术出血量(86.69±12.12)ml,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改善,而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8.38%,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48.6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能取得明显疗效且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良好的运用和发展前景。

[1] 苏亿年,赵丁丁,吴秋涛,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当代医学,2013,19(18):73-74.

[2] 钱明.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3):3889-3892.

[3] 丁福东,关爱丽.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对照[J].当代医学,2014,20(24):56-57.

[4] 徐思坤,张国强,闫超,等.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17):137-138.

[5] 张明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5,21(18):3429-3431..

[6] 杨松.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1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1,1(6):183-185.

[7] 贾保祥.穿刺引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22(4):233-235.

[8] 屈洪涛,杨伊林,王穗暖,等.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瓣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3):169-1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