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汪梦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其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且通过血液及体液进行传播。我国乙型肝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若治疗不及时,会对肝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破坏,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引起社会性关注[1]。研究[2-3]表明,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HBeAg转阴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了实现指导临床的目的,本研究将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别采用替诺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比较,并进一步讨论。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1 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方法在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39.96±6.37)岁;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13例,女13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0.27±6.86)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所有患者均完成知情同意书的阅读和签署。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成立。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予以替诺福韦酯(中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批号4834842),服用疗程为24周,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300 mg,与标准高脂餐定时同服。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均予以拉米夫定口服治疗(中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批号H20030581),每天服用1次,每次服用量为100 mg,服用疗程为24周。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如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HBeAg转阴率。
(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后6个月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HBeAg转阴率,采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胆固醇(CH)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复常率30.77%、病毒量转阴率23.08%、HBeAg转阴率23.08%,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26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对照组26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胃肠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略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相关指标对比
近年来统计学表明,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正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若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将造成严重威胁。临床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主要采用核苷酸类似物[4],以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为主。拉米夫定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机制为其通过对HBV聚合酶及逆转录过程的抑制以实现阻断病毒DNA复制和抗病毒的疗效。但大量研究和运用数据表明,拉米夫定在抑制肝细胞内病毒的超螺旋结构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易产生耐药性,且停药后该病容易复发[5-6]。
替诺福韦酯是由替诺福韦增加两个酯基转换形成的无环核苷类似物,其通过肠道吸收的途径被细胞内吞,进入胞内在磷酸激酶的刺激下活化为活性二磷酸,竞争性抑制5’-三磷酸脱氧腺苷酸与HBV DNA反转录酶的结合[7]。替诺福韦二磷酸由于3’-OH基因的缺乏可以起到终止DNA延长和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同时该药物在对肝组织炎性坏死的改善和肝纤维化[8]的延缓方面也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在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替诺福韦酯已经成为被批准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治疗用药,且逐渐在我国得到批准和应用[8]。
根据本研究观察指标,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复常8例,复常率30.77%,病毒量转阴6例,转阴率为23.08%,HBeAg转阴6例,转阴率为23.08%。上述3组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替诺福韦酯对于慢性乙肝的方法,其临床疗效较拉米夫定的方法更为优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生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替诺福韦酯用药安全性与拉米夫定相当。分析原因,作为国内最早用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药物,大多数HBV感染者已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替诺福韦酯作为5’-单磷酸脱氧阿糖腺苷的类似物,在体内可产生较高的水解抗病毒价值[9]。但该研究仍然存在不足,56例患者作为样本容量较小,不足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说服力,需在今后的临床试验中不断扩大样本容量,同时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结果,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不断改善。
综上所述,认为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后,与比较采用拉米夫定的患者相比,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复常率、病毒量转阴率、HBeAg转阴率,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伴随今后研究的不断开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马丽霞,刘晓慧,郭海清,等.北京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3833-3836.
[2] 罗佩怡.替诺福韦酯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4):4216-4218.
[3] 颜悦蓉,冯继红.替诺福韦酯治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11):2182-2185.
[4] 周晶,黄建荣.替诺福韦酯治疗其他核苷类似物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6,43(4):267-269.
[5] 余灵祥.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对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7):3280-3284.
[6] 张宁.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23):149.
[7] 李思阳.新型核苷衍生物十八烷氧乙基替诺福韦酯的体内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3,8(3):173-177.
[8] 陈晓艳.替诺福韦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9(10):156-158.
[9] 黄明星.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48周的疗效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4):266-27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