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4-08-31

罗晓波,罗小玲,王志娟

(1.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43000 2.峡江县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31409)

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胃部生理完整性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概率也会相应升高,对于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残胃的患者来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机体恢复,甚至导致胆汁反流的出现[1-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5年,将对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检测方法、性别、年龄段、手术类型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手术类型不同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626例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分为A、B、C3组,其中A组有215例患者进行BillrothⅠ式手术,男124例,女91例,患者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1.6±1.3)岁。B组有224例患者进行BillrothⅡ式手术,男118例,女106例,患者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32.4±1.3)岁。C组有187例患者进行胃空肠吻合术,男102例,女85例,患者年龄21~58岁,患者平均年龄(33.1±1.3)岁[3]。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3组患者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法、14C尿素呼吸试验以及组织切片实验组。

1.2.1 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镜探视下采取残胃吻合口1块胃部标本在室温下用快速尿素酶试剂盒进行检测,试剂颜色由黄变红表示个体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1.2.214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患者检测前至少空腹12 h而后首次呼气,给予患者200 ml橘子汁和1uCi(37kBq)尿素(14C)尿囊口服,20 min后嘱个体呼气,比较两次呼气14C计数值变化情况,当计数值变化>3.0表示个体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1.2.3 组织切片检测,在胃镜下取2块胃黏膜标本,将进行进行固定、染色后进行培养,在室温环境下观察组织标本,并利用形态学以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活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检测方法、性别、年龄段、手术类型联系。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方法 对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与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A、B、C组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快速尿毒酶试验(RUT)以及14C尿素呼气试验,且A组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残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C组。本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626例胃大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共有165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其中有74例患者进行BillrothⅠ式手术,有61例患者进行BillrothⅡ式手术,有30例患者进行胃空肠吻合术,见表1。

表1 检测方法对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的影响(n)

2.2 性别因素对胃大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分析胃大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性别之间的联系,3组患者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性别无相关性,见表2。

表2 性别因素对胃大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的影响(n)

2.3 年龄因素对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 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与年龄分布之间的联系,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个体患者例数逐渐减少,见表3。

表3 年龄因素对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残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n)

3 讨论

目前胃大部切除术吻合法主要包括BillrothⅠ式手术、BillrothⅡ式手术、胃空肠吻合术。临床研究认为胃大部切除术吻合方式不同残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不同[4]。导致该因素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在手术吻合过程中,因手术操作不同对个体幽门功能影响不同,其中BillrothⅠ、BillrothⅡ与胃空肠吻合术相比,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幽门均被切除,幽门括约肌具有收缩防止十二指肠中肠液、胆汁、胰液反流入胃的作用,幽门结构的丧失,增加了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反流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其中BillrothⅠ对幽门结构破坏最为严重,故本次实验显示实验组A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C组,与本次实验结果相符[5-6]。除此之外,临床研究认为个体年龄越小,胃肠活动越频繁,故出现胃、食管反流的概率越多,胃中pH值越小,越有利于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7]。

综上所述,对于年龄在50岁以下采用BillrothⅠ手术吻合的胃大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合理利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14C尿素呼吸试验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并采用组织切片试验进行确诊。

参考资料

[1] 朱建明,王文强,钱小毛,等.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898-900.

[2] 杨锴毓,李雨庆,周学东,等.口腔幽门螺杆菌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1(3):314-318.

[3]GentaRM,SonnenbergA.Helicobacter-negative gastritis:a distinct entity unrelated to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5,41(2):218-226.

[4] 石建玲,段恋,程波,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2(12):2069-2072.

[5] 张超贤,郭李柯,侯文根,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LR4基因G11367C、NADPH氧化酶基因His72Tyr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5):515-523.

[6]Isobel Leake.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Helicobacter pylori induces changes in regulatory T cells[J].Nature reviews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2014,11(3):141.

[7] 张丽红.关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4,11(13):4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