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4-08-31

李锦芬,俞生林

(1.苏州新世纪儿童医院儿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江苏 苏州 215000)

高胆红素血症病状是新生儿群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并且此种病情多发于早产新生儿[1]。经由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2],将近51%的足月新生儿以及80%以上的早产新生儿在出生24 h之后,都会普遍出现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轻度的黄疸表现。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的给患儿施以诊疗,那么就会导致新生儿产生智力落后等多种状况。在当前的临床医学中针对此种病症的诊疗方法[3],通常会换血、光疗以及药物诊疗的方式,其中光疗方法可以使得临床病状诊疗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给患儿造成的创伤,并且操作也较为简单方便,临床诊疗成效较为显著等诸多特点备受广大患儿家属的青睐[4]。那么对高胆红素血症病状进行光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光疗通常为传统的蓝光以及冷光源蓝光,传统的蓝光是以热光源进行照射,而光疗中的紫外线光谱会对新生儿的皮肤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且辐射较大会对患儿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5]。冷光源的蓝光照射在诊疗过程中具有波长范围较窄,且辐射范围较小的特点[6],在诊疗过程中通常可以促进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进行转化,并且该种光疗方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均少于传统的蓝光照射诊疗。在当前的临床医学诊疗过程中,具有相应明显的诊疗成效。基于此本文通过选自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住院诊疗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式诊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疗成效与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选自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苏州儿童医院进行诊疗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的患儿施以持续性蓝光照射诊疗,观察组的患儿施以间断性蓝光照射诊疗(对患儿施以不同的光疗照射方法均经过家属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的患者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44例,平均日龄(9.1±3.8)d。平均胎龄(38.9±5.6)周,在入院时高胆红素血症的水平均为(255.1±13.2)μmol/L;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患儿35例,女患儿45例。平均日龄(8.6±3.4)d,平均胎龄(38.1±4.9)周,在入院时的高胆红素血症水平为(252.6±13.7)μmol/L。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入院时的高胆红素血症平均数值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当患儿入院之后,给予患儿施以肝酶诱导剂、白蛋白以及茵栀黄等药物进行针对性诊疗。蓝光箱内多为双面蓝光管,每支蓝光管为20 W。在使用之前,要先打开蓝光箱内的蓝光管,进行预热,等待箱内的温度达到30℃左右的时候,再将患儿放入其中。在进行光疗的过程中,应该将黑色不透光的纸片或者布片,将患儿的双眼进行埋盖,使用尿布遮挡住患儿的生殖器部位,对重要部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通过给对照组的患儿施以传统的持续性蓝光照射诊疗,给观察组的患儿施以间断性的蓝光照射诊疗,每天对患儿进行光疗8~12 h,然后停止光疗12~16 h,两组患儿均在照射过程中,每隔1 d进行1次胆红素水平检测,等待胆红素的水平降至(109.8~124.5)μmol/L水平数值范围内,即可停止对患儿的蓝光诊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成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当经过光疗之后的患儿TBIL的水平数值恢复至正常范围,临床病症已全部消失,即为显效;当经过光疗之后的患儿TBIL的水平数值相较于诊疗之前发生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控制即为有效;经过光疗之后的患儿TBIL的水平数值未恢复正常,且病情加重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7]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光疗方法诊疗成效比较 经过不同的光疗照射方法对患儿进行诊疗,在诊疗之后的两组患儿TBIL水平数值均得到明显下降,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诊疗成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诊疗前后HBIL数值变化及诊疗时长比较两组患儿经过光疗胆红素数值均得到显著下降(t=6.73、6.8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疗前后胆红素变化和诊疗时长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诊疗前后胆红素变化和诊疗时长比较(±s)

对照组(n=80)251.1±12.4 190.6±25.1 2.8±1.2项目诊疗前胆红素诊疗后胆红素诊疗时长观察组(n=80)252.6±13.1 189.7±23.4 2.9±1.6

2.3 不同光疗方法不良反应比较 通过不同方式的光疗,诊疗之后的观察组不良反应产生了11例,而对照组的患儿不良反应则产生了48例。观察组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普通光源与冷光源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使用普通光源以及冷光源的诊疗成效比较,发现使用冷光源蓝光诊疗患儿的诊疗成效明显优于普通光源的诊疗成效,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的代谢特点,极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病状,并且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功能较差,血浆蛋白水平也相应较低,因此导致患儿产生胆红素脑血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智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重者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必须要对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病症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的诊疗,从而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在对此种病情进行诊疗过程中,蓝光照射诊疗方法在当前的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8],也是诊疗胆红素病症的首选方法。有相关学者认为[9],光疗能够使得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经历3种阶段:胆红素被吸收、然后产生化学反应、最后被分解排泄[9]。经相关研究证明[10],有将近80%的排除产物中,存在20%左右的光红素。而经过本次研究证明,通过使用不同的光疗方法,两组患儿的蓝光照射总有效率、患儿的胆红素平均每天下降幅度、住院诊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在使用波长为425~475 mm的蓝光氧化等作用下对患儿的体内胆红素进行分解,从而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相关资料表明,冷光源的蓝光照射光照强度相应较高,产生的辐射热能相对较少,由此对患儿在诊疗过程中的体内水分流失起到了减少成效,与此同时还降低了患儿的皮疹并发症引发率,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冷光源的蓝光照射,可以具有显著的临床诊疗成效,但是通过使用间断性的蓝光照射,可以在保证患儿的病症诊疗成效基础之上,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表3 两组患儿蓝光照射诊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较(n)

表4 普通光源与冷光源比较(±s,μmol/L)

表4 普通光源与冷光源比较(±s,μmol/L)

普通光源蓝光组(n=80)216.9±29.81 89.16±7.29 30.18±4.23 15.2±3.16项目TBIL水平DBIL水平时间诊疗前诊疗后诊疗前诊疗后冷光源蓝光组(n=80)212.4±29.63 64.18±3.09 29.74±4.61 14.1±2.88

[1] 王福安.蓝光照射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6(21):1756-1759.

[2] 卢晓燕,谭玮.间断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江西医药,2013,9(1):48-49.

[3] 华旭丹.不同方法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2,10(17):2715-2716.

[4] 吴玉燕,张伟.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学术版),2012,24(10):177-178.

[5] 钟丽琼.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予持续和间歇蓝光治疗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08,18(10):75-76.

[6] 李春艳.持续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5(23):84-85.

[7] 魏苗苗.蓝光疗法不同模式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9(7):182.

[8] 蔡继敏.蓝光疗法不同模式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2):64-65.

[9] 马映虹.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2914-2915.

[10]吴玉燕,张伟.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学术版),2012,14(10):177-1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