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托洛尔与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

时间:2024-08-31

黄大明

美托洛尔与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

黄大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与苯那普利在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过程中的实际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方法 选取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n=58)。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数和QTc水平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在心率、射血分数和QTc等3项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3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实际过程中,与采用苯那普利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是临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

美托洛尔;苯那普利;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采用美托洛尔与苯那普利针对患者实施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究美托洛尔与苯那普利在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过程中的实际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1]。本研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广州市越秀区华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其中男66例,女50例,平均年龄(52.34±6.47)岁,随机分为2组(n=58)。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美托洛尔12.5~100mg/d,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疗程12周[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心率(次/min)、射血分数(%)和QTc(ms)水平以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3]。

1.4 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频发多源性室早或室早连发数量减少80%,室性心动过速减少多大于或等于90%,无阿斯发作,心功能改善大于或等于II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2)有效:频发多源性室早或室早连发数量减少大于或等于70%,室性心动过速减少大于或等于90%,无阿斯发作,心功能改善I级或以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3)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各组病例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脏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实施不同临床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射血分数和QTc等3项指标上,差别不大,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不同临床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射血分数和QTc等3项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3项指标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脏相关指标比较(x±s)

2.2 2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从临床数据和统计资料结果上分析[3-5]:室性心律失常属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对于左心功能不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其情况则更为严重。患者发病后的临床死亡率水平相对更高,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由此可见,临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现代的医学观点和实验室数据研究结果证实[5-7]: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相关患者在没有明显禁忌证的情况应尽量在患者发病初期给予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临床病例报道上看,一般情况下患者实施12个月持续治疗后,可以发挥逆转心室重塑的功效。因此,这种临床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美托洛尔和苯那普利持续治疗12周后,相关患者的心功能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相关指标恢复迅速。但分组比较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美托洛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比较优势:(1)2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在心率、射血分数和QTc等项目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数据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3项指标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研究后发现[8-10],充血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发生机制是触发活动,而美托洛尔可竞争性地阻滞儿茶酚胺所诱发的心脏起搏细胞电位的触发活动。由此,从细胞机制阐明β受体阻滞剂具有封闭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特效应。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实际过程中,与采用苯那普利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是临床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

[1] 刘唐威.心力衰竭与致命心律失常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8):796-797.

[2] 沈法荣,金红峰.心力衰竭并发的常见心律失常[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12(3):230-233.

[3] 姚强,喻良波,吴中松,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z1):582-583.

[4] 刘育,夏文芳,李海涛,等.抑制NADPH氧化酶拮抗兔心力衰竭后室性心律失常[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3,17(2):149-153.

[5] 代子玄,于胜波,崔红营,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5):365-368.

[6] 于胜波,黄鹤,崔红营,等.湖北地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分布调查[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6):405-408.

[7] 刘韬,秦牧,陈阵,等.慢性心力衰竭兔离体心室电整复性变化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6):467-472.

[8] 谭团团,于胜波,包明威,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频率依赖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2):128-131.

[9] 李晓东,王建春,叶琳,等.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584-587.

[10] 江洪,易春峰,李元红.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21):9649-96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91

广东 510030 广州市越秀区华山医院心内科 (黄大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