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08-31

刘峰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分析

刘峰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常规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正常饮食。治疗前测量腰围,采集血样测定血脂水平,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血脂测定和腰围测定,比较2组空腹甘油三酯水平(TG),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胆固醇水平(TC)和腰围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C(4.92±0.21)mmol/L、TG(1.43±0.15)mmol/L、HDL-C(1.17±0.21)mmol/L、LDL-C(3.61±0.19)mmol/L。抗精神病药物会明显增高患者体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体内脂肪会重新分布,观察组腰围在治疗后为(82.63±0.92)cm,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会造成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重分布,在治疗时应严密检测患者血脂指标变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药物;血脂代谢;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在不断加大,由此而来的精神疾病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会对患者本身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但有研究表示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和猝死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随着研究的深入,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因此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和体检的健康人员50名,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的有关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48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0.4±7.5)岁;将健康人员分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2.7±8.2)岁。2组人员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1)对酒精和药物有依赖史,近3个月服用过激素类药物;(2)有除精神分裂症之外其它的精神疾病史;(3)进食障碍;(4)有躯体疾病或器质性疾病;(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6)有内分泌疾病或家族史;(7)已有脂代谢异常;(8)曾使用或正在使用降血糖、血脂或血压的药物。

1.3 方法 2组人员采血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采血前

4 h禁饮,早晨时进行空腹采血,同时对2组人员腰围进行测量。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患者每人的药物口服剂量为2.5~5 mg,1天服用1次,其余治疗均按照正常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组进行正常饮食。8周后再次测量腰围和空腹采血测定TC、TG、HDL-C、LDL-C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和 LDL-C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血脂检验结果比较(x±s,mmol/L)

2.2 血脂异常人数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TC值、TG值均处于正常范围,经过治疗,观察组血脂普遍升高,其中TC超过正常范围值的例数为31例,TG超过正常范围值的例数为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腰围变化 治疗前对照组腰围为(70.24±0.85) cm,治疗后BMI为(70.41±0.76)cm;治疗前观察组BMI为(71.82±0.83)cm,治疗后BMI为(82.63±0.92)cm。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从被运用到临床上开始,它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异常的报道就不断被提及。随着药物的不断研发和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都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选择性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D2受体,达到控制精神病性阳性症状的目的[4],此外阻断5-HT2A,增加DA脱抑制性释放,前额叶皮质D1受体被激动,改善了阴性症状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然而不管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还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异常影响[5]。此类药物可以阻断5-HT、H1、M1受体,但同时会造成患者食欲增加,同时药物的镇静作用会减少体内的能量消耗,易导致肥胖,形成胰岛素抵抗。拮抗5-HT还会使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反应水平降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功能降低,最终使脂类代谢紊乱。表现为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6]。脂代谢紊乱还会导致脂肪重新分布,表现为腰围显著增加[7]。

Minet-Ringuet等对动物实验后发现,给大鼠服用齐拉西酮、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大鼠出现体重变化之前,体内的脂肪细胞已经开始增大,控制脂肪分解代谢的基因表达显著减少,控制脂肪生成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因此,抗精神病药物与脂代谢的关系十分密切[8]。在本次研究中,选择了利培酮或齐拉西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与健康人做对比,发现该药会明显增高患者体内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体内脂肪也会重新分布,腰围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使用抗神经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的血脂和体重腰围的变化进行观测,可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会造成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重分布,在治疗时应严密检测患者血脂指标变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 陈海峰,曹波,李多聪,等.抗精神病药物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0):391-392.

[2] 肖伟霞.浅谈进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247-248.

[3] 刘期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3,11(2):462-463.

[4] 万绍兰,甘桂荣,王宇峰.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对体质、血脂代谢及血糖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30):28-30.

[5] 陶云海,申变红,朱春燕,等.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及血脂变化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4(4):559-560.

[6] 丁振江,谭颖芬,黎润仪,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前后血糖、血脂及甲状腺素的变化情况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2031-2033.

[7] 狄邦成.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糖、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25-27.

[8] 赵丽萍,马丽丽,伍海姗,等.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相关脂代谢紊乱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3):473-47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5.023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 (刘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