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CT与MRI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4-08-31

张历君

CT与MRI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张历君

目的 对CT与MRI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抽取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胆系结石患者43例,对其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包括有胆囊结石17例,胆管结石14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12例。CT检查确诊30例,诊断率为69.77%,MRI检查确诊41例,诊断率为95.35%,MRI对胆系结石诊断的准确率较CT检查高(P<0.05)。结论 经MRI检测对胆系结石进行诊断的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CT检查更高,值得而关注并推广。

CT;MRI;诊断;胆系结石;临床价值

临床上胆系结石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多数情况下会呈现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国外文献报道[1],胆系结石在40~60岁之间的发病率最高,且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临床研究与实践发现胆石症会呈现反复发作状态,有时可以持续数十年之久,结石嵌顿时可导致穿孔的发生,疼痛剧烈合并感染时会出现感染性中毒性休克,有时还会诱发冠心病,致使心肌缺血、胆心综合征的发生。胆汁返流会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如果患者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则可诱发胆囊癌,严重时还会引起纤维性变导致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因此胆石症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意义重大,目前对于胆系结石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手段[2]。B超以及CT检查为临床诊断胆系结石的常用手段,近几年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成熟,特别是MRCP的广泛应用,使得胆系结石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得到显著增加,诊断准确率更高。本次研究对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胆系结石患者分别进行了CT和MRI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胆系结石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15例,女28例,年龄23~72岁,平均(45.8±13.2)岁,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病史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黄疸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或手术确诊为胆系结石,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胆系结石患者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CT检查:所需仪器为本院现有TO SHIBA4螺旋CT机,实施1次屏气螺旋扫描,工作时的电压水平控制在120kV,扫描的层厚水平控制在8mm,进床的速度应该控制在12mm/s,在平面扫描操作完成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二维重建。

MRI检查:采用Siemens Symphony 1.5T超导型磁共振仪,选择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真实稳态快速梯度汇报序列、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成像技术进行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比较 本组43例患者中,包括有胆囊结石17例,胆管结石14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12例。CT检查确诊30例,诊断率为69.77%,MRI检查确诊41例,诊断率为95.35%,MRI对胆系结石诊断的准确率较CT检查高(P<0.05)。见表1。

表1 CT检查与MRI检查对胆系结石诊断结果比较[n(%),n=43]

2.2 影像学表现 经统计发现,本组胆系结石患者的MRI以及MRCP表现为:多发性胆囊结石呈现出明显的腔内多发高窝样充盈缺损,胆管结石表现出腔内类圆形充盈缺损,嵌顿患者梗阻端呈现为凸面向上的杯口状充盈缺损显像。

CT检查表现为:胆囊结石一般显示为胆囊内高密度、大小以及形态不一,胆囊结石常合并有胆囊炎,能够观察到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或者是钙化。胆管结石不但会显示结石本身,同时还能够观察到结石所引起的胆管梗阻性扩张。

3 讨论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25~40岁属于结石疾病的高发年龄,且以女性居多。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等是胆系结石疾病的几种类型,发热、寒战、胃肠道症状、黄疸是主要症状表现。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对胆系结石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4]。

目前螺旋CT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疾病诊断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大量的可靠的诊断参考信息,空间以及密度分辨率高[5]。MRCP属于无创性、无放射性、无需应用造影剂等的一种检查手段[6]。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本组43例患者中,包括有胆囊结石17例,胆管结石14例,胆囊合并胆管结石12例。CT检查确诊30例,诊断率为69.77%,MRI检查确诊41例,诊断率为95.35%,MRI对胆系结石诊断的准确率较CT检查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7]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经MRI检测对胆系结石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CT检查更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CT与MRI对胆系结石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与CT检查对比发现,MRI检查所需的费用较高,检查耗时较长,并且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存在多项禁忌症等,因此临床广泛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观察发现,MRI检查对胆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较CT检查更高,其对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结石部位、数量的诊断,对胆管梗阻部位、胆管扩张形态上的显示均较CT存在明显优势,特别是MRCP与HASTE的联合成像序列使得胆系结石的诊断效果更加明显,诊断率更高,并且MRI检查不具有放射损伤[9]。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应对MRI在胆系结石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高度的重视,若是条件允许,广泛应用MRI检查可有效提高胆系结石的检出率,降低漏诊和误诊发生率。

[1] 陈晨,李浩,汪新天.术中B超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4,22(11):176-179.

[2] 沈旦,郭庆渠,吴育连.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不同序贯次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15,21(1):453-456.

[3] 黄海仪,马瑞红,乔铁,等.胆囊皱襞的异常存在对取石保胆术后胆囊恢复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5,22(2):765-769.

[4] 李正平,伍晓刚,杨建国,等.双镜联合治疗胆囊造瘘术后残余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15,16(2):214-216.

[5] 候新民.CT、ERCP在胆管微小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比较[J].中国实用医学,2013,8(22):51-52.

[6] 刘金有,唐广山,周光礼.2DMRCP、3DMRCP结合冠位状T2WI对胆总管胆石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2,20(1):33-35.

[7] 黎俊,黄学伟,刘芬.磁共振成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19(4):211-214.

[8] 刘芳利,张小明,肖波,等.MRI和超声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的ROC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27(5):429-432.

[9] 蔡军,蒋志斌,肖卫东,等.纤维胆道镜下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在58例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18(12):941-9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51

江西 333100 上饶市鄱阳县人民医院(张历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