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 辉 胡庆涛 段寄辉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探析
杨 辉 胡庆涛 段寄辉
目的 对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6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在出现骨转移时开始早期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表现出高钙血症、骨痛等相关的临床症状时开始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分别为(18.5±2.1)个月和(38.5±2.9)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早期使用双膦酸盐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治疗效果较好,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早期;双膦酸盐;乳腺癌骨转移;临床价值
研究显示,高于70%的转移性乳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增加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困难,所以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治十分重要,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膦酸盐进行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出现死亡及发生骨折等一些骨相关事件的情况[1-3]。本文对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4月~2012年8月期间在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开始使用双膦酸盐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2组,当患者出现骨转移时即开始使用双膦酸盐治疗规定为早期使用并作为观察组,共3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1.6±5.2)岁,其中,24例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5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1例接受保乳术治疗;按患者的病理类型分,27例为浸润性的导管癌,3例为浸润性的小叶癌。当患者表现出高钙血症、骨痛等相关的临床症状时才开始使用双膦酸盐治疗作为对照组,共30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1.4±5.1)岁,其中,23例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6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1例接受保乳术治疗;按患者的病理类型分,26例为浸润性的导管癌,4例为浸润性的小叶癌。2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方面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手术病理学证实存在乳腺癌,所有患者经X线、CT或MRI检查诊断确实存在骨转移的病灶,所有患者在本研究之前均没有接受过双膦酸盐的相关治疗,在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后均同意并接受双膦酸盐的辅助治疗,且患者在发生骨转移之后连续使用多于2次的双膦酸盐治疗,所有患者的预计生存期均高于3个月,并已排除存在心、肝、肾等较为重要脏器的功能出现衰竭症状的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术后2~4周开始实施相关的辅助化疗,共实施4~8个周期,20例患者接受FAC方案,方法为每天静脉滴注500mg/m2氟尿嘧啶和50mg/m2阿霉素、静脉注射500mg/m2环磷酰胺,21d为1个治疗周期;16例患者接受CMF方案,方法为每天静脉注射600mg/m2环磷酰胺和40mg/m2甲氨蝶呤、静脉滴注600mg/m2氟尿嘧啶,21d为1个治疗周期;12例患者接受ET方案,方法为每天静脉滴注175mg/m2表阿霉素和75mg/m2多西紫杉醇;8例患者接受AC方案,方法为每天静脉滴注60mg/m2阿霉素、静脉注射600mg/m2环磷酰胺,21d为1个治疗周期;4例患者接受AC→T方案,方法为:每天静脉滴注60mg/m2阿霉素、静脉注射600mg/m2环磷酰胺,21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后改为每天静脉滴注175mg/m2紫杉醇,21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并分别对2组患者在不同时期给予作用强度和疗效更强的第3代的双膦酸盐治疗,方法为:对患者每4周静脉滴注1次含有4mg唑来膦酸注射液的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每次静脉滴注的时间大于15min,并对患者每天静脉滴注含有6mg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的500mL生理盐水,连续进行3d的负荷剂量静脉滴注后,开始每4周使用常规剂量,即每天静脉滴注含有4mg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的500mL生理盐水。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上意义。见表2。
表1 2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情况比较(x±s)
表2 2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晚期的乳腺癌患者常易出现骨转移症状,此时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和降低患者的骨转移引起的骨相关事件十分重要,从而使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提高和生存的时间得以延长[4-5]。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对于治疗恶性的肿瘤骨转移和对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特别是对治疗乳腺癌患者的骨转移情况的研究比较多,所以,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实施相关的放化疗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双膦酸盐应用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6]。而且,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于双膦酸盐的临床研究的增加和研究的内容多种多样,相关的研究均表明双膦酸盐可对患者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降低患者体内乳腺癌细胞对于细胞外基质的相关侵袭能力,使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体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降低,因此,对患者实施化疗联合使用双膦酸盐进行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肿瘤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较好[7-8]。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分别为(18.5±2.1)个月和(38.5±2.9)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2±2.3)个月和(28.4±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早期使用双膦酸盐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效果较好,而且,双膦酸盐可有效预防患者的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情况,还可能具有潜在性的预防向内脏转移的情况,由于乳腺癌患者接受临床的癌症治疗时,可能会致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现象,特别是对于绝经之后的乳腺癌患者,若长时间的使用内分泌的临床治疗会加剧出现骨丢失的情况,而对此类患者给予双膦酸盐治疗可以有效治疗癌症患者的骨丢失症状。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早期对患者应用双膦酸盐辅助治疗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
总之,在患者出现骨转移时开始对患者早期使用双膦酸盐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增加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刘楠楠,申东兰,陈晓秋,等.35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3):203-207.
[2] 程蒙.唑来膦酸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讨[J].中国肿瘤,2014,23(5):394-398.
[3] 李世超.乳腺癌双膦酸盐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内分泌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113-116.
[4] 于开涛,邹敬才,黄红艳,等.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报告及最新进展文献复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 16(15):2843-2847.
[5] 张频.应重视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4(36):2801-2803.
[6] 郑丽华,赵亚恒,刘运江,等.双膦酸盐对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2):5553-5554.
[7] 边莉,江泽飞.双膦酸盐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3(9):3-5.
[8] 董梅,陈学鹏,冯奉仪,等.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01-803.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arly use of bisphosphonates in breast cancer with bone metastasis. Methods 6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in clinical study, Will appear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start early use of bisphosphonate therapy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patients showed Hypercalcemia Bone pain etc Start using bisphosphonate therapy related symptoms when as a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were (18.5±2.1) months and (38.5±2.9) months,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total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33.3% and 4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use of bisphosphonat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to bone can significantly prolong the patients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but not increas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In the early; Double phosphonic acid salt; 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es; Clinical value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04
湖南 418000 怀化市第五人民医院 (杨辉 胡庆涛 段寄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