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初步评定

时间:2024-08-31

覃凤寒

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初步评定

覃凤寒

目的 探究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予以抗凝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VAS评分(13.78±1.43)分、胸痛VAS评分(16.25±1.68)分、P(A-a)O2(4.86±2.42)mmHg、CT肺动脉栓塞指数(29.76±0.13)值、PO2(102.39±27.58)mmHg、PCO2(36.03±4.49)mmHg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可用于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其治疗效果良好。

肺栓塞;尿激酶;可行性;治疗效果

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主要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血栓堵塞肺动脉,从而造成患者出现肺栓塞,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咯血、胸部剧烈疼痛、呼吸困难、晕厥等,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并发肺缺血、左心输出量下降以及循坏衰竭,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研究表明,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残疾和死亡的发生[2],改善预后。本研究为探究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中应用小剂量尿激酶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对60例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16∶14,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入选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发病时间不超过14d;无溶栓禁忌证。排除标准: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征象者;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小面积肺栓塞。

对照组: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1.08±8.53)岁;发病时间1~13d,平均发病时间(3.52±1.05)d;原发疾病: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下肢静脉曲张,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冠心病,2例无基础病。观察组: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2.38±9.03)岁;发病时间3~12d,平均发病时间(3.73±1.12)d;原发疾病: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下肢静脉曲张,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冠心病,3例无基础病。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可比性。

1.2 方法 60例患者给药前检查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对照组:予以抗凝剂治疗,将200IU/kg低分子肝素钙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每隔12h给药1次,连续用药1周。

观察组: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将4400IU/kg尿激酶用生理盐水进行配制,先按照90mL/h的滴速予以患者静脉滴注,10min内结束,随后再以4400IU/h的滴速连续静脉滴注2h,每隔24h重复1次,共用药3次。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VAS评分、胸痛VAS评分、Sa(O2)、P(A-a)O2、CT肺动脉栓塞指数、PO2、PCO2总有效率7项,其中呼吸困难VAS评分、胸痛VAS评分采用模糊数字(VAS)评分法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而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项。治愈: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或血流动力学测定mPAP均正常。显效:呼吸困难减轻程度大于50%、胸痛减轻程度大于75%,低氧及低碳酸血症明显恢复,肺动脉收缩压或血流动力学测定mPAP降低大于20和15mmHg。有效:呼吸困难减轻程度小于20%、胸痛减轻程度约25%,低氧及低碳酸血症有所好转,肺动脉收缩压或血流动力学测定mPAP降低大于10和5mmHg。无效: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低氧及低碳酸血症仍存在,肺动脉收缩压或血流动力学测定mPAP降低或升高小于10或5mmHg。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60例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VAS评分、胸痛VAS评分、P(A-a) O2、CT肺动脉栓塞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O2、PC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60例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对比(x±s)

2.2 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针对肺栓塞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2种方法,目前存在争议的是非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问题。尿激酶是一种从健康人尿中分离出来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酶蛋白,属于酶类溶血栓药物[4]。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冠状动脉栓塞、急性期脑血管栓塞、心肌梗死等。尿激酶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5],使纤溶酶原裂解成纤溶酶,通过纤溶酶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6],从而发挥溶血栓作用,尤其对新形成的血栓作用明显、起效快。尿激酶除具有溶血栓作用外,还具有预防新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血管ADP酶的活性[7],并抑制其诱导血小板聚集。

由于大剂量使用尿激酶的作用时间短,故存在一定程度的出血倾向。临床研究表明,肺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治疗的出血风险与剂量密切相关[8]。如果大剂量使用尿激酶造成颅内出血,则随时可能引起患者死亡的发生。因此,在使用尿激酶治疗时,尤其要注意正确选择药物剂量。大剂量尿激酶仅适用于大面积肺栓塞,而非大面积肺栓塞则宜选用小剂量进行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30例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经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后,呼吸困难VAS评分、胸痛VAS评分、P(A-a)O2、CT肺动脉栓塞指数、PO2、PCO2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具有可行性,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1] 陈润芝,周文华,宋巧凤,等.抗凝治疗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29-731.

[2] 李亚.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效果比较[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4):433-434.

[3] 周建国.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5,21(24):62-63.

[4] 董琳,杨万春,许萍,等.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13例诊治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01-1402.

[5] 于洪志,吴琦,武俊平,等.低分子量肝素和尿激酶对急性肺栓塞模型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6):437-441.

[6] 王坚,陈媛.肺栓塞疑诊患者40例急诊检查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3940.

[7] 侯爱民,赵艳晶,张志新,等.不同年龄段肺栓塞临床观察及危险因素[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8):233-234.

[8] 刘汉平.小剂量尿激酶加序贯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787-78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17

广西 547000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覃凤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