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毛 蕾
自体角巩膜缘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观察
毛 蕾
目的 探讨自体角巩膜缘移植在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并行自体角巩膜移植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4.87%(37/39),对照组治愈率为74.36%(29/3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角巩膜缘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自体角巩膜;移植;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为临床常见眼科疾病,热损害、粉尘刺激及遗传均为该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1],睑裂部球结膜、结膜下组织出现肥厚、变性与增生,可生成囊腔发展向角膜内,可造成角膜上皮、前弹力层造成破坏后形成。现阶段,翼状胬肉患者多通过手术予以治疗,然而至今并未探讨出一种术式,避免疾病复发。翼状胬肉可造成眼部刺激、面容缺陷等临床症状,甚至可引发角膜散光,对患者视力有严重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本研究选取78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自体角巩膜缘移植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78例,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单眼发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60.24±3.15)岁;观察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60.55±3.23)岁。上述2组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且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并行自体角巩膜移植治疗,主要方法如下:实施局部麻醉后于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分离,在切除翼状胬肉后显露巩膜及角膜创面,并给予压迫止血,于颞下方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沿角膜缘作带角膜缘上皮移植片,显露角膜层后行角膜缘侧与胬肉切缘角膜缘侧对合,并将上皮朝上平铺于胬肉区巩膜表面,采用
10-0线缝合,并进行结膜侧与角膜缘缝合。术后采用无菌绷带加压包扎,1d后铲开敷料,后给予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滴眼。
1.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复发情况,同时记录2组患者患者治愈率。
1.4 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标准:治疗后患者眼部结膜平滑,且并无充血、肿胀、增厚等情况,未出现新生血管及胬肉装增生。复发评价标准:结膜存在明显充血现象,且伴有不同程度肿胀增厚,创面出现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39例患者中,治愈37例,治愈率为94.87%;对照组39例患者中,治愈29例,治愈率为74.36%,2组治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对比 观察组39例患者随访结果显示,复发3例,复发率为7.69%;对照组39例患者随访结果显示,复发11例,复发率为28.21%,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对比[n(%)]
翼状胬肉为临床常见眼科疾病,患者多数伴有眼部异物感、屈光、眼干、不正等病症。临床研究表明[3],其发病原因与长期紫外线照射及慢性炎症侵袭等有较大关联,另有临床资料显示,年龄增长、遗传及粉尘刺激等都是造成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4]。从角膜缘干细胞理论来看,来自于角膜缘干细胞的角膜缘上皮,其在局部受损或功能降低的情况下,会造成结膜转向分化并发生异常。而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角膜缘具有的增殖压力或对结膜上皮细胞长入产生抑制,同时有效防止角膜缘部结膜血管的侵入[5]。角膜缘功能的丧失会造成角膜上皮增殖能力的丧失,由此在结膜上皮长入及新生血管形成的情况下产生翼状胬肉。所以,有效恢复患者角膜缘干细胞功能,是提升患者临床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的关键所在。
胬肉切除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大量临床资料表明[6],患者经由该种手术治疗后,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主要原因是胬肉切除术并不能将未侵入细角膜、结膜以及角膜缘上皮层的翼状胬肉细胞清除,再加上患者复发后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会对角膜缘干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正常角结膜上皮表重建难度大,而在角膜细胞上皮及结膜及血管组织过度增生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同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自体角巩膜缘移植是临床新型促进角膜损伤愈合、修复角膜上皮糜烂及缺损的有效方法,其可有效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侵入,从而阻断假性胬肉的形成,达到改善患者临床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视力情况的目的。临床资料表明[7],经由自体角巩膜缘移植治疗,能够为患者病变区角膜缘提供上皮来源,促进角膜正常透明性的恢复,同时有效促进角膜上皮愈合[8]。在行翼状胬肉切除后,采用自体角巩膜缘移植的方法进行植片,成活的干细胞可有效逆转基底细胞的异常代谢,从而阻断蛋白质向氨基酸的降解过程,最终起到良好的阻止异常结膜原生组织增生、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于翼状胬肉切除后并行自体角巩膜缘移植,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自体角巩膜缘移植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1] 钟珊,黄金芳.逆行切除带蒂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32(9):697-699.
[2] 夏红和,严宗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 Meta 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0,30(4):361-366.
[3] 谢碧华,许海嘉.翼状胬肉切除加角巩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3):192-193.
[4] 郑根主,郑琦,许燕红.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33(12):2195-2198.
[5] 王大萍.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0例疗效评估[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2):171-172.
[6] 严吕霞,严锦云.手术放大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21-1822.
[7] 石一宁,石蕊,张纯涛,等.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82-1384.
[8] 张岩,孔令普,王翠,等.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2):361-3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18
江西 338003 新余市人民医院 (毛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