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汪美平 梁 威 吴俊武
影响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汪美平 梁 威 吴俊武
目的 分析影响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择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钻孔组)8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患者80例。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开颅组采用开颅术。结果 手术前钻孔组轻型、中型、重型各组与开颅组对应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组的轻型、中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566,t=10.8636,P<0.05),重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67,P=0.9224);手术后2组不同出血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钻孔组<40 mL、40~60 mL与开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985,t=6.8995,P<0.05);术后2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0,P=0.0141);钻孔组的手术时间以及首次血肿清除量与开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7718,t=2.4349,P<0.05)。结论 影响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钻孔引流术首次血肿清除量小,再出血率高,并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小,预后越好。
颅骨钻孔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经常发生在50~70岁且男性稍多,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是高血压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这种疾病的病因是血压增高,发病突然,病情迅速恶化,死亡率、病残率都很高,可致使患者长久性的失去劳动能力[3]。本研究选择160例患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钻孔组与开颅组,分析影响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标准也即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按照条件选择病例,其中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钻孔组)80例,选择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出血情况基本相近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的患者80例。钻孔组包含男42例,女38例,年龄48~52岁;开颅组男39例,女41例,年龄49~53岁;2组患者手术前的年龄、性别、出血量、手术时机、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1)以头颅CT影像血肿最大层面中心为靶点,采用标尺定位(手工测量);(2)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局麻)或全麻;(3)钻孔部位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4)经皮颅骨钻孔,使用穿刺针,将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内,退出穿刺针,血肿液化部分可自然流出,适当进行无阻力抽吸,一般首次可排出血肿量的30%~50%,术后首次以尿激酶3~5万U加等渗盐水4 mL注入血肿腔内,夹管2 h后开放。其后根据引流情况和复查CT表现,再次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3万U加等渗盐水4 mL,夹管3 h后开放引流;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注入尿激酶3~5万U加等渗盐水4 mL,夹管2~4 h后开放引流,每天1~2次,一般5~7 d血肿基本消失后拔除引流管。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1)基础麻醉或全身麻醉(全麻);(2)骨窗最大直径不超过4 cm;(3)十字剪开硬脑膜;(4)脑针穿刺探查血肿;(5)脑皮层切口避开血管和功能区,经脑回切开、长度不超过3 m;(6)血肿应清除60%以上;(7)有条件时,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8)根据脑压情况选择是否缝合硬脑膜。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出血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析,以及2组患者并发症产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首次血肿清除量的比较分析;临床患者分级采用脑卒中患者通常所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出血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析 手术前钻孔组轻型、中型、重型各组与开颅组对应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2组患者的轻型、中型、重型各组与手术前相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重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2组患者的不同出血量组和手术前相比,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出血量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析(x±s)
2.2 2组患者并发症产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首次血肿清除量的比较分析 钻孔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率和肺部感染率分别是8.0%、17.0%,与开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钻孔组的手术时间、再出血率与开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产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首次血肿清除量的比较分析
目前通过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多,标准不一,而且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很大,以往的研究经验与所查到的相关文献表明,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前个体体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大因素[4-6]。这次研究发现,在手术前重型组患者预后不如手术前中型组患者,而手术前中型组患者预后不如手术前轻型组患者,说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小,预后越好[7-8]。出血量越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小,预后越好。手术前钻孔组轻型、中型、重型各组与开颅组对应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组的轻型、中型、重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需要对术后更加注重护理。手术后2组患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钻孔组<40 mL、40~60 mL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再出血率,钻孔组的手术时间以及首次血肿清除量是与开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患者的病死率相同,钻孔术对轻型、中型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比开颅手术效果好,但是两种手术对于重型组患者的预后差别不大。钻孔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率和肺部感染率分别是8.0%、17.0%,比开颅组明显低。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相比的优点是可在直视下把血肿、液化坏死的脑组织清除干净,而钻孔引流术则不能一次性彻底清除血肿,引流管容易阻塞,开颅组的首次血肿清除量比钻孔组多,再出血率比钻孔组低,钻孔组的手术时间是(76.0±8.3)min,开颅组的手术时间是(149.6±11.0)min,钻孔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P<0.05)。
综上所述,影响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钻孔引流术首次血肿清除量小,再出血率高,并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小,预后越好。
[1] 朱成明,姚文华,王贵富,等.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13):1318-1320.
[2] 刘业松,乔建民.CT引导下颅骨钻孔血肿碎吸术联合高压氧吸入及清开灵静滴治疗HCH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6):60-61.
[3] 王赣江.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51(26):58-59.
[4] 张小培,张广清,蒋革新,等.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防治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2):293-295.
[5] 李芳芳,罗丹,谢鹏,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23-3424.
[6] 季祥举.老年高血压脑出血98例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58-2459.
[7] 郑毅.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及病理生理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4):385-387.
[8] 孙玙,杨水泉.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5):495-4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3.052
江西 331200 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外二科 (汪美平 梁威 吴俊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