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生儿听力筛查129306例结果分析

时间:2024-08-31

谷沁芯

新生儿听力筛查129306例结果分析

谷沁芯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新技术,使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方法 选择辖区内5年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为听力筛查对象,听筛相关资料通过筛查机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中心收集。采用国际公认的耳声发射法,应用“四位一体”(听筛管理中心、听筛机构、听力障碍诊断单位、儿童听力残疾康复中心)听力筛查和诊治管理模式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结果 2008~2012年全市筛查新生儿129306例,平均初筛率为87.8%(129306/147264),初筛通过率95.4%(123358/129306);复筛召回通过率为72%(4283/5948);本次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2%;城乡儿童听力障碍发病人数占确诊听力障碍儿童总人数比率分别为24%(37/155)和76%(118/155),农村明显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9306例筛查儿中,其中男65455例,确诊183例,男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82‰,女63838例,确诊173例,女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76‰,男、女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将53例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作为重点电话随访对象,有51例获得信息,随访率为96.2%,失访率3.8%;47例聋儿进行过医学干预,儿童听力损失干预率为92.2%(47/51)。结论 通过建立健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网络体系,应用四位一体的听筛和诊治管理模式推广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技术,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听力残疾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模式;听力障碍;早期干预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在1‰~3‰[1],在我国听力言语残疾也是居五残之首。听力障碍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在公共卫生保健中,听力筛查已经被认为是儿童听力损害早期检测和干预的必要措施[2]。为更好地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寻求有效的听筛管理模式,对听力损失儿童早期干预,于2008~2012年市辖7个县(市)区的28家听筛机构对新生儿听力进行了听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辖区内5年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为听力筛查对象,听筛相关资料通过筛查机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中心收集。

1.2 方法 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法,即新生儿生后3d或在30d内,新生儿处于安静或睡眠的状态下,由经过培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初筛,环境噪音控制在≤45dB;初筛未通过者在42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于3个月第1次初诊,生后约6个月第2次确诊听力障碍诊断应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对已确诊的听力损失儿童及时转介到省、市相关康复机构进一步诊治和康复。

以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建立听筛管理中心、听筛机构、听力障碍诊断单位、听力残疾康复中心等四位一体全市听筛和诊治管理模式及网络体系;市级听筛管理中心每年2次对各县(市)区听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质控,并负责听筛业务培训和检查指导。

1.3 诊断标准 采用WHO推荐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3]:轻度(26~40dB)、中度(41~55dB)中重度(56~70dB)、重度(71~90dB)、极重度(>90d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听力筛查基本情况 全市5年出生活产总数147264例,听力筛查129306例,平均初筛率为87.8%(129306/147264),初筛通过率95.4%(123358/129306);复筛召回通过率为72%(4283/5948)。

2.2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的选择 本组随机抽取两县(市)听筛基础登记资料共计386例新生儿,划分为生后3~5d(199例)和6~30d(187例)2组不同时间筛查,结果为生后3~5d初筛未通过率3.5%(7例),6~30d初筛未通过率为4.3%(8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的选择3~30d均可。

2.3 儿童听力障碍确诊情况 本次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0.12%;城乡儿童听力障碍发患者数占确诊听力障碍儿童总人数比率分别为24%(37/155)和76%(118/155),农村明显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P<0.01);129306例筛查儿中,其中男65455例,确诊183例,男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28%,女63838例,确诊173例,女性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027%,男、女性别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康复与治疗情况 对本组155例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采取中度以下听力损伤儿主要是指导家长给予语言训练,必要时到专业机构验配助听器。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儿直接转介到市残疾人康复、省听障诊断中心或家长自行选择国内医疗机构专科治疗康复。本组将53例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作为重点电话随访对象,有51例获得信息,随访率为96.2%,失访率3.8%;47例聋儿进行过医学干预,其中有9例已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儿童听力损失干预率为92.2%(47/51)。

3 讨论

我国每年出生新生儿约2000万,年新增听力损失患儿3万余人,严重威胁着儿童身心健康,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切实可行的听筛管理模式,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听力损失儿童至关重要[4]。

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1.19‰,此与国内文献报道1‰~3‰相一致[5-6];新生儿性别听力损失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儿童听力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防新生儿听力损失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农村。此结果是否与农村母孕期营养缺乏、保健意识差或滥用一些耳毒性药物及不良行为习惯等因素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7]。有关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上的选择,相关研究报道不尽相同[8]。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的选择在生后3~30d均可,为新生儿听力筛查赢得了非常充裕的时间,且对一些自然分娩住院不足3天出院的新生儿确定听力初筛时间尤为重要。

本组对53例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及时转至市级以上残疾人康复中心或国内相关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通过随访,结果有90%以上的听力损失儿童进行了康复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10%左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承担不起高额的康复治疗费用,又没能获得国家救助项目,以及不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得到及时干预。在此,国家应出台对听力障碍这一儿童人群重大疾病的免费康复治疗政策放宽,让每个确诊为听力损失者均能得到及时干预,使其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接受良好的语言环境刺激[9],回归主流社会,对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意义重大。

新生儿听力筛查之目的是使先天性耳聋患儿得到及时治疗和康复,避免听力残疾儿的发生。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并不取决于严重程度,而是取决于被发现和干预的早晚,不管听力损失程度如何,只要在生后6个月内发现,通过适当的干预,患儿的语言发育可以基本不受影响[10-11]。新生儿听力筛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应强调“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听力损失儿童,逐步完善听力筛查、诊治管理模式和网络体系,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实现预期目标。

[1] Cox LG,Toro MR.Evolution of a universal infant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 in aninnercity hospital[J].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1,59:99-104.

[2] Bamford J,Uus K,Davis A.Screening for hearing loss in childhood:Issues,evidence and current approaches in the UK[J].J Med Screen,2005,12(3):119-124.

[3] 邓小兵.聋儿助听器佩戴前后听力检测在WHO和ANSI分级标准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4] 罗觉纯,潘志平,贾红梅,等.新生儿听力筛查13014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180-181.

[5] 胡怡萍,宋燕,杨永琴.新生儿听力筛查1804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072.

[6] 历建强.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实践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

[7] 刘志奇,刘立思,杨琨.新生儿听力筛查11894例结果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3,27(2):8-12.

[8] 韩冰.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106,513例结果分析与技术研发及临床意义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

[9] 张海容.新生儿听力筛查15461例统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89-4890.

[10] 闫瑰娟.2502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听力健康管理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7):3817-3818.

[11] 历建强.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实践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105

辽宁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妇幼保健院 (谷沁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