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手足口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预防策略解析

时间:2024-08-31

杨建平

关于手足口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预防策略解析

杨建平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HFMD)是现今各个国家和地区常见流行病,由肠道病毒导致,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是儿童常见疾病。为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了解手足口病最新研究进展,则是至关重要的。

手足口病;最新研究进展;预防策略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disease,HFMD)是各个国家大范围流行的儿童常见疾病,因肠道多种病毒导致,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处出现皮疹或疱疹,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合理,病情进展易出现脑炎、脑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一定数量的儿童死亡,其危害性受到各国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视。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手足口病,也缺乏临床使用疫苗,多是根据对症治疗。因此,针对手足口病,预防为主。现本文通过分析手足口病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必要预防策略,综述如下。

1 手足口病病原学

HFMD是因多种肠道病毒造成,共计68-71型,以柯萨奇A病毒(Coxsackievirus-A,CVA)、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B,CVB)、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 Virus,PV)、埃可病毒(Echovirus,EV)为主。通常导致HFMD主要是CVB、EV、新肠道病毒、EV71,也包括CoxA组中4型、5型、7型、9型、10型和16型;CoxB组中的2型、5型、13型等。EV71是导致HFMD最常见病原,发病率高[1],合并程度不一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肠道病毒的生存与传播是在湿热环境下,常温环境下长期存活,4℃环境下存活时间1年,-20℃环境下长期存活,75%消毒酒精无法灭活,对去氯胆酸盐、乙醚等无敏感性,对化学消毒剂、紫外线、干燥等敏感性较好。

2 手足口病流行概况

HFMD首次报道于1957年新西兰,次年分离出此病主要常见病毒CoxA16。1959年在英国、美国流行,并证实命名为手足口病[2]。EV71感染病毒则于1972~1977年检测出来,被伴严重神经反应。随后世界各地均报道了EV71流行情况,其死亡率也逐渐提高。在1970年新加坡爆发手足口病,病因不清,于1970年、1981年又再次爆发,其发病人数104人、742人,CoxA16为主要病原。

我国上海在1981年首次报道HFMD,随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等各地陆续爆出该病[3]。1983年北京某幼儿园首次出现

HFMD,发病62例,由CoxA16造成。1198年台湾地区爆发

EV71感染,诸多患儿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同年深圳于手足口病患儿分离出2株EV71,2002年分离出21份EV71阳性,2004年爆发10起106例患儿中采集59份标本,其中33份为

EV71阳性。2008年5月2日,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与管理[4]。

3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HFMD者手、足、口腔等处出现皮疹、疱疹等,伴发热,口腔黏膜先行发生疱疹,通常患儿会拒食、流涎;手部、足部、臀部等处发生散在或融合性红色斑丘疹,周围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壁内厚而紧张,肢体远端疱疹约5d颜色消退,无瘢痕。另外,HFMD患者会伴疱疹性咽喉炎、呕吐、持续性发热等,或合并无菌性脑膜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5]。病情迅速发展会使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呼吸加快等,严重者会短期内发生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存在较高死亡率。研究资料[6]显示,EV71导致的HFMD症状较CVA16诱发的HFMD症状更为严重,EV71导致的HFMD患者多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预后差,死亡率高。通常手足口病多出现在皮肤和口腔处,但病毒会侵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因此在流行时需重点监测,若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需注意是否发生心肌炎。

4 手足口病临床治疗

临床对HFMD尚无特异性治疗,属于常见自限性疾病,也缺乏临床使用的的疫苗,多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大多数患儿受病毒感染,无症状或较轻症状,经对症处理或家庭内护理,在5~10d左右可痊愈。小部分患儿会合并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危及患儿生命安全。通常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通常此病发作初期,患儿疱疹出现或口腔溃疡1~2d,采取抗病毒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减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缓解病情进展。米力农减轻患者心脏后负荷,避免死亡。而针对HFMD疫苗仍处于研究阶段,如减毒活疫苗、DNA疫苗、灭活疫苗等[7]。一般轻度HFMD及时处理,预后良好,多在对症治疗7d左右痊愈。患儿在患病期间,需注意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晾晒衣被等,进食前后以生理盐水漱口,以淡盐水擦拭口腔。食物采取无刺激流质食物,密切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变化,以免病情进展合并神经系统性疾病,危及生命安全。

5 手足口病的预防策略

5.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患儿日常生活中,家长需重视小儿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均需要以洗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勤换尿布、衣服,对儿童常玩的玩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彻底清洗,尤其是接触口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叮嘱儿童不可挑食,少吃生冷食物,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多喝白开水,室内定时通风换气,维持适宜温湿度。HFMD流行季节,减少儿童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若儿童手部、足部、臀部、口腔等处发生疱疹,需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居家治疗患儿应避免接触其他儿童,以免交叉感染。同时要经常将患儿衣服、尿布、被褥等予以消毒、晾晒。被污染的日用品、食具等,均需消毒,患儿粪便、排泄物应以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8]。

5.2 加强HFMD管理监测力度 相关医疗机构必要重视HFMD流行情况及危害性,应完善HFMD管理制度,若发生感染HFMD患儿需立即上报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登记治疗处理、HFMD流行期间,实施预检分诊,就诊区域应定时清洁消毒;相关医疗人员在接诊前需认真洗手消毒,彻底擦拭一次性仪器、物品予以消毒,以免交叉感染。病房内物品、设施要认真清洗消毒,同一病房不可收治非HFMD患儿,病情严重者需隔离治疗。同时要加强HFMD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及时采取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控制该病流行。严格疫情报告,及时发现可疑患儿,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免疾病扩散。积极预防及科学预测HFMD,一般EV71会导致CNS和致死性肺部,若HFMD患者出现CNS或肺水肿,应考虑是否为EV71感染。注意病情变化,有效监测血糖和白细胞计数,早期干预和治疗,以此改善预后。若分离到EV71,立即报告给当地卫生机构,阻断其感染传播。

5.3 加强公共设施卫生预防措施 幼儿园、小儿、托管所等公共场所均需要完善各种消毒制度,彻底清洗并消毒接触小儿的物品与设施,比如玩具、生活用品、桌椅、门把手等,指导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定时通风换气,若发现可疑儿童应立即送至医疗机构诊治,并对该儿童所用物品彻底消毒。但人数逐渐增多时,应立即封闭式管理,并放假,以免病情传播。

[1] 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2] 黎祖秋.手足口病流行及防治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5,21(1):59-62.

[3] 周凤珍.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23.

[4] 徐树红,黄波,段晓培.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C):146-148.

[5] 黄玉婵.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和预防策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8):264-265.

[6] 赵秀昌,张杰民.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及其预防控制措施[J].内科,2012,7(3):309-312.

[7] 杨延民.肥城市254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2):684.

[8] 黎念,雷伟.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1):93-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4.007

江西 331200 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建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