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4-08-31

欧阳光

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疾病,对于此类疾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十分重要,而疾病准确的分期与科学的治疗方法是密不可分的[1]。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采取高准确度的诊断方式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期,能够直接影响医生对于治疗措施的选择,进而影响患者的5年生存率。本研究就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25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采用CT以及MRI检查对于该疾病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5 例,年龄为35~75 岁,平均年龄为(55.0±2.0)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下腹疼痛、下腹可触及包块、阴道排液量增多等。由2 名以上的影像学医生对25 例患者采取单纯CT检查、单纯MRI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

1.2 检查方法 单纯CT检查即为使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GE)的16 层螺旋CT机(Light Speed 16 Series)对其患处进行横断位平扫。对比剂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静脉推注后25 和60 s时对其进行增强扫描。采用层厚:0.625~1.25 mm;螺距:1.0~1.5;显示野(FOV):350 mm;矩阵:512×512;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为120 kV和250~300 mAs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将病人的原始数据进行横断面重建,并经过AW工作站AW 4.2 Basic Display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对几个不同的相位窗重建冠状位与矢状位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层面重建(MPR)。单纯MRI检查为使用GE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序列分别为T2W1脂肪抑制序列、横断位自旋回波T1W1、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快速自旋回波T2W1。首先对患者进行平扫,再对其进行增强扫描。各信号的采集次数均设定为2 次。CT联合MRI检查为结合CT检查图像与MRI检查图像,对宫腔以及子宫内膜的改变以MRI检查结果为主要考虑对象,而对于周遭淋巴结侵犯情况以CT检查结果为主要考虑对象,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2]。

1.3 评价标准 对于单纯CT检查的评价标准为:2 期为子宫体增大、宫颈增粗、子宫内膜左右不对称;3 期为阴道受累、阴道壁出现肿块、周遭淋巴结直径大于1cm;4 期为肿瘤侵犯直肠或膀胱、子宫内壁明显增厚、腹水、远处器官出现肿物。对于单纯MRI检查的评价标准为:2 期为肌层外缘非连续性、子宫轮廓不规则、低信号宫纤维间质存在肿瘤信号;3 期为阴道受累、阴道壁低信号节段性消失、周遭淋巴结直径大于1cm;4 期为肿瘤侵犯直肠或膀胱,远处器官存在肿块[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 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 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纯CT分期结果 根据上述分期标准,选用单纯CT分期结果为:2 期共10 例,3 期共9 例,4 期共6 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可得,共3 例患者被过度估计,8 例患者分期被低估,CT分期的准确率为55.0%。典型图像见图1、图2。

图1 患者1:年龄73 岁,CT图像显示肿瘤累及大部分的子宫内膜表面和颈管区充满液体,右骨盆侧壁淋巴结明显肿大,病理诊断为分化良好子宫内膜腺癌

图2 患者2:年龄63 岁,CT图像显示子宫占位性肿块和子宫腔扩大,并造成明显的子宫肌层变薄,病理显示肿瘤从子宫腔和浆膜面侵犯到肌层,诊断为中分化子宫内膜腺癌

图3 患者83 岁,MRI横断面T 1加权像显示子宫内呈低信号改变,右侧的子宫内膜产生的息肉样占位,病理诊断为中分化子宫内膜腺癌

2.2 单纯MRI分期结果 根据上述分期标准,选用单纯MRI分期结果为:2 期共7 例,3期共11 例,4 期共7 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可得,共4 例患者被过度估计,5 例患者被低估,MRI分期准确率为65.0%。典型图像见图3、图4。

2.3 MRI联合CT分期结果 根据相关分期标准,选用MRI联合CT分期结果为:2 期共8 例,3 期共9 例,4 期共8 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比可得,共1 例患者被过度估计,3 例患者被低估,联合应用准确率达到85.0%。

图4 患者75 岁,MRI冠状位T2加权图像显示的高信号肿瘤,并向下延伸至宫颈,宫颈间质浸润略低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对于患者的正确与科学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于3 期患者可在确认病情后进行盆腔外照射放疗,而4 期患者则采用激素全身应用或全身化疗。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时,需采取适宜的、准确的检查方法来确诊患者的分期[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单纯CT检查的准确率为55.0%,采取单纯MRI检查的准确率为65.0%,而采取CT联合MRI检查的准确率为85.0%。虽然两种检查方法各具优势,如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盆腔淋巴结侵犯情况,而MRI对于周遭器官与肌层的侵犯则能清晰显示。但两种检查方法单纯应用时,假阳性的可能较大,导致分期存在误差[5]。CT与MRI联用时,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准确性,为医生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利依据,从而直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6]。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检查其目的不在于诊断肿瘤自身,而是在于对肿瘤浸润范围进行科学的估计,准确的分期能够有效帮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CT联合MR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李斌,吴灵应,李舒敏,等.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杂志,2010,22(8):1092-1093.

[2]杨丹,韩立敏.不同影像学方法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比较[J].上海医学,2009,22(11):778-790.

[3]邵美丽,王海林.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2):55-56.

[4]常林.全身CT对于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9(2):278-279.

[5]王夕富,张贵详.子宫内膜癌的MRI诊断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33(1):55-57.

[6]吴禅,周淮军.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新进展[J].现代妇产科杂志,2010,18(2):112-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