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琳燕
脐部是新生儿非常容易感染的部位,如果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不当,很容易使新生儿脐部出血与感染。新生儿的机体的防御功能不足,是医院的易感人群,脐部护理不规范很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科学合理的护理对于预防与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新生儿脐部感染,本研究通过改进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1-5月的600 例新生儿和2011年6-12月的660 例新生儿,其中足月新生儿992 例,早产新生儿268 例,男性新生儿702 例,女性新生儿558 例,Apgar评分都在8 分以上;新生儿的体重都超过2.5 kg,2009年1-5月的600 例新生儿使用常规护理作为常规护理组,2011年6-12月的660 例新生儿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作为护理干预组。所有的新生儿都没有宫内感染的情况,Apgar、性别、体重和年龄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都按照常规在出生后1~2 min使用75%乙醇消毒新生儿脐部和周围的皮肤,在护理新生儿脐部0.1 cm处,使用气门芯进行结扎。再在结扎部位以上0.5 cm处,剪断新生儿脐带。用5%的碘伏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消毒,使用脐包进行包扎。次日新生儿沐浴后使用暴露法。常规护理组新生儿:没有固定的护理人员给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每天沐浴后,没有对脐轮进行擦干,再使用75%乙醇对脐部进行消毒,擦干全身就扑上爽身粉。干预护理组新生儿:产科、新生儿科沐浴室设有固定的专人护理。指定责任护士对产房、新生儿沐浴室消毒隔离的监测,在进行检查、护理、治疗等操作前后要进行手卫生,如果给传染病患儿操作时要戴手套,新生儿每天沐浴后使用高压灭菌的毛巾擦干全身、然后将脐带轻轻提起,再用无菌棉签擦干脐轮内的水,再用0.5%碘伏消毒脐部残端,并做到一人一洗一巾,拒绝共用物品,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用0.5%的碘伏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指导产妇与家属对新生儿脐部护理[1],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给新生儿换尿垫的方法,避免新生儿的内衣放置在尿垫内,内衣被新生儿尿液浸透,导致新生儿脐部潮湿出现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组的新生儿脐部感染例数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新生儿脐部感染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改进后的护理干预措施优于常规护理,有效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见表1。
3.1 重视对新生儿脐部观察和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脐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在护理新生儿时,要加强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每天认真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仔细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没有异常的分泌物,是否出现红肿等,发现有分泌物要及时做好培养与处理。有些新生儿的脐窝小且偏深,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淋浴前,用3%的双氧水把新生儿脐部的分泌物清除,避免出现厌氧菌感染[2]。
3.2 选择合适的消毒液 护理干预组主要针对沐浴室、产房消毒隔离的薄弱环节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对2009年1-5月发生的20 例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从医护人员的手与新生儿脐部感染处经过分离得到的细菌主要是阴沟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用0.5%碘伏对新生儿脐部进消毒,替代过去的乙醇溶液,有效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残端的细菌感染。碘伏对于细菌、霉菌孢子、病毒等有较强的杀菌效果;且对新生儿黏膜没有刺激,容易清洁,腐蚀性很小,在新生儿脐部局部进行涂抹后会形成一层薄保护层。新生儿脐部创口不容易被污物和细菌等再次入侵。护理人员使用0.5%碘伏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新生儿脐部没有红肿,脐窝渗出较少,创面吸敛快。
3.3 加强各环节消毒,控制院内感染 新生儿脐部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比较常见的,医院工作人员是重要传播媒介。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新生儿因为产房与沐浴室的人员流动比较大,没有健全的院内感染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有些人员对各个环节消毒措施还不够重视,不坚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戴手套。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沐浴后,直接使用75%的乙醇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消毒,未将脐轮内的水擦干(脐轮处较窝,易藏水),导致脐部消毒无效或结痂脱落较慢引起感染及护理人员扑粉不当,使粉撒入到新生儿脐窝形成异物刺激等,都会导致新生儿脐部出现感染。护理干预组护理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由专职责任护士负责管理,取消了对新生儿脐部扑粉这一环节,新生儿沐浴后使用无菌毛巾擦干新生儿皮肤,采用先擦干脐轮内水,再消毒脐部残端的方法,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月都要对沐浴室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等进行监测,随机进行取样培养分析,如果发现细菌有超标,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整改[3]。改进后的护理干预组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明显不同。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的结果说明,碘伏有较强的收敛与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促进新生儿脐部创口愈合,是脐部的结痂快速脱落[4]。加强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各环节的消毒措施,并且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新生儿脐部感染与护理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积极参与和配合新生儿脐部护理工作,能有效防止新生儿脐部感染。
[1]李静,孙建伟,孙静.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12(3):23-25.
[2]孔丽秋.3 种不同脐护方法治疗新生儿脐炎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1,7(10):780.
[3]许琼,洪菊香,蚁静君,等.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影响[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2):11-12.
[4]张华.碘伏治疗褥疮水疮的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1,8(6):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