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4-08-31

陈森钦 林永丽

肺性脑病(肺心脑综合征)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及脑循环障碍。随着患病率的逐年升高,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治疗肺性脑病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8月广东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65例(男40例,女25例),均符合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性脑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年龄52~88岁,平均(65.5±5.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5~32年,平均(12.5±2.0)年。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给予控制感染、氧疗、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联合可拉明治疗,BiPAP呼吸机呼吸参数选用S/T模式,同时给氧,其中吸气气道正压12~16cmH2O,呼气气道正压2~4cmH2O。根据临床情况适当调整BiPAP呼吸机相关参数,保持外周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可拉明首剂负荷量187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和神志转清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志好转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意识障碍改善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症状改善及神志转清比较(±s,h)

表1 临床症状改善及神志转清比较(±s,h)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意识障碍改善时间 意识障碍消失时间观察组 33 5.3±3.4 12.5±4.8对照组 32 9.2±4.8 16±5.2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相关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2%,对照组53%,低于观察组8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有效率比较[n(%)]

3 讨论

无创通气时,呼吸机通过口或鼻面罩与患者相连进行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当患者呼吸力学异常、呼吸肌疲劳等问题明显而痰液引流问题又相对次要时是应用无创通气的最佳时机。通过调整BiPAP呼吸机相关参数来增加有效通气量,减少呼吸肌做功,可以连接氧气增加氧浓度[2]。与有创呼吸机相比,因为有创呼吸机患者需要行插管术,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难以脱机。无创通气无需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时间容易掌握,治疗费用也优于有创通气,患者治疗期间能进食、饮水等活动,患者比较容易接受无创通气[3]。BiPAP呼吸机增加吸气末压力可帮助患者对抗气道阻力及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轻患者的呼吸肌做功,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促使肺泡中氧的弥散,减少无效死腔。BiPAP呼吸机呼气末正压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改善弥散功能,减轻CO2潴留。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治疗效果更佳,可拉明由尼古丁(烟酸)酸与苯磺酰二乙胺反应制得。能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并作用于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微弱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可有效透过血脑屏障迅速发挥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并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呼吸加深加快,能有效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及减轻高碳酸血症,改善大脑缺氧和CO2潴留,促进患者意识恢复[4]。

本研究,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大部分患者接受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治疗的意识状态能有效得到改善;观察组在神志好转和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肺性脑病患者同样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在没有紧急插管指征或患者不同意行气管插管和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对肺性脑病患者可考虑采用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治疗[5-6]。

综上所述,BiPAP呼吸机联合可拉明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魏桂莲.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10):748-749.

[3]潘彩霞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的临床应用近况[J].内科,2007,2(4):611-613.

[4]曹志新,王辰.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范围及指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6-137.

[5]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9-617.

[6]邓庆中.无创通气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1):153,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