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铁路企业如何有效防控经营风险的思考

时间:2024-04-24

张玲

摘要:铁路企业除了运输主营业务以外,还有大量依托于运输业务下的其他多种经营,这类非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加强非主营业务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水平,实现事后控制向事前防控和过程控制的转变,明确经营主体责任,本文做个初步探讨。

关键词:铁路企业;经营风险;监督防控

早在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就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对中央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流程以及工具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明确的执行要求。2012年再次发布了《关于2013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12]89号),要求中央企业在现有风险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外部的风险研判能力,以重大风险管理为抓手,加大对重大风险的全过程管理,推进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铁路企业除了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经营业务外,还有依托于客货运、车站和铁路沿线土地的多种经营,如房地产、广告、传媒、物流、科技服务、商品零售、宾馆、配件加工、旅游、保险代理、服装加工、工程施工等诸多方面的经营,涉及的经营种类多,是铁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所以对这些依托于运输主营业务外的多种经营风险的控制,对提升铁路企业经营效益至关重要。

铁路企业经营的客户既有面向外部市场的客户,也会和铁路内部单位之间发生经营往来,称为内部客户,由于是铁路内部单位,客户信誉、资金回款和产品交付等经营风险是可控的,和这类客户的经营不作为本文探讨的范围,本文主要针对与铁路外部客户的经营风险防控来探讨。

一、经营风险定义和防控的原则

铁路企业的经营范围,是指铁路各级法人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上列明的、且正在开展经营的项目,和系统内各单位的经营不在风险监督的重点内。本文所指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各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及企业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资金回流不畅、成本增加或企业盈利下降。各企业结合自身经营性质应重点遵循一些原则:

(一)前置性原则

实现事后控制向事前防控和过程控制的转变。

(二)系统性原则

根据生产经营涉及的各主要环节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风险防控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风险源、风险点进行控制,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重要性原则

在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关注重要经营项目、高风险领域、关键环节。

(四)责任到人原则

生产经营过程中,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和人员要各司其责,责任到人。

二、经营主要风险源

按照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经营管理风险源也会有所区别。规模越大、经营范围越广,面临的风险会更多,诸如国际环境、国家宏观政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

(一)政策风险

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对行业、产品的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由于企业商品或服务技术落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无法及时供货、服务落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的盈利水平下降。

(三)决策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对宏观经济、经营行业和市场趋势分析预测不充分、不深入造成的决策失误。

(四)操作风险

指进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流程中,在诸如定价、记录、确认、出货、结算、回款、核查、安全防护、合同签订和执行等环节出现的操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五)设备风险

指因机器、设备、库房、网络系统等硬件设施的问题,造成不利影响,增加企业成本或产生损失。

(六)人员风险

指因管理和生产经营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当、缺乏知识、能力和责任心、日常核查不到位造成的工作失误,或者由于生产经营关键环节人员缺乏诚信或道德操守而舞弊产生的损失。

(七)监管风险

指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信息相关风险。如内部管理信息采集、上报、反馈过程中人为错误或舞弊。

三、企业各级的风险管理防控职责

下级经营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应承担经营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在开展经营前要深入分析研究宏观经济、经营行业和市场趋势;对具体经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分析评估,确保项目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企业的相关规定;结合经营实际,建立完善相关的决策、财务、合同管理、业务流程等内控制度办法;制订合作企业资信评价制度,合理评定合作企业的资信情况,明确合作企业的预付货款或应收账款的规模总量;对经营项目的经营效益、经营风险进行前期分析评估,开展可行性研究;建立经营过程跟踪检查,定期分析经营项目的经营风险、经营效果,不断调整风险防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风险防控制度,落实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责任;建立风险应急防控机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上级企业经营业务主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业务开展和监督的主管部门重点承担风险防控监督责任,指导下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对重大生产经营项目参与下级企业对宏观经济、经营行业和市场趋势的分析研究;督促下级企业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并在经营中认真执行落实,防范经营风险;协助下级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上级规定牵头对下级企业经营开展检查,发现地问题,责成纠正整改,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管理者。

上级企业诸如财务审计、法律事务管理、纪检等专业职能部门,应在职责范围内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下级企业经营的决策程序、风险防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经营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的问题,责成纠正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告知经营主管部门,重大问题及时向企业领导报告;在职责范围内,配合经营主管部门对下级企业经营开展检查和指导,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对经营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或者不负责任的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endprint

四、监控要素的确定

结合日常经营管理过程的需要和发现的问题,企业上级管理人员要注意对经营基础信息的采集,抓住风险源和风险点,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提出有效的管理建议。要按经营类合同、经营性债权、重点经营项目和效益监控为重点,以点带面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环节。

在合同方面的监控要素至少包含合同台账、合同编号、联签记录、谈判记录、合同签订对方名称和工商登记等重要信息、标的金額、收付款约定时间和期限、重要事项违约责任等合同内容。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之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和督促情况及重大经营合同履行情况等主要内容。

在经营款项方面的监控要素至少包含应收款列账金额、起始时间、收支情况、坏账准备计提时间和金额、内部责任部门和人员、催收记录、抵押担保情况、诉讼情况等内容。

经营效益方面的监控要素至少包含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综合效益、毛利和工作量等财务和业务数据。

重点项目方面的监控要素至少包含项目概况、预计年收入、预计年毛利、年累计已实现收入、年累计已实现毛利、推进情况、存在困难及问题、下一步措施、牵头领导、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五、监控工作方式

日常以各企业开展经营主体管理工作为主,通过建立健全合同、业务、应收款项和经营数据台账,切实履行过程控制,严格按方案、合同开展经营业务,做到合同管理、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各部门的有效衔接和配合,做到经营款项应收尽收,加强制度建设和问题处理。

企业上级部门每月通过对基础经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抽样分析,及时监控企业经营情况,突出监控要点;每季度结合月度对合同、应收款、经营效益和重点项目推进等数据的抽样分析结果,对各企业巡检一次,总体把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报告领导;每年组织对所有企业经营总体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督查企业进行改正,完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经营质量。

不管企业内部风险防控制度如何建立,管理如何加强,都需要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严格执行,对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要及时组织分析研究,对可能出现资金货物无法收回的,及时采取专人盯守、资产抵押、法律诉讼等措施,这样才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作者单位:昆明铁路局)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