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红光
(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山东 滨州 256200)
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刘红光
(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山东 滨州 256200)
目的 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本科室90例慢性肛裂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B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对比A、B两组治疗前后的肛管直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肛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A组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B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远低于B组患者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增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改良纵切横缝术;传统肛裂切除术;慢性肛裂
肛裂是肛肠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患者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层裂伤之后形成的一种缺血性溃疡,慢性肛裂一般情况下无法自行愈合,会导致患者出现肛痛便血,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慢性肛裂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增大,患者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且患者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1]。为此随机抽取本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9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所在科室90例慢性肛裂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实验样本为45例。A组男女比例17∶28,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0±20.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4.2)年,其中32例患者是后侧裂口、13例患者是前侧裂口。B组男女比例15:30,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1.0±21.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0±4.9)年,其中31例患者是后侧裂口、14例患者是前侧裂口。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A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具体如下:骶管麻醉患者,采取截石位,将切口的两边横向牵拉,使得下段的切口与切口的上段可以形成一个倒立的等边三角形,底边的两个端点可以作为横行缝合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底边、左右两个端点以及相邻的皮肤各缝合一针,对称缝合,每侧缝合三针。两个,邻边的下切口不缝合,作为引流口,横向缝合3 cm,纵向引流2 cm,如果有肛窦炎、肥大肛乳头、赘皮外痔以及潜行性瘘管要一并切除[2]。
B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具体如下:骶管麻醉患者,采取截石位,沿着裂口正中做一纵行切口,从下方一直到肛外源1~2 cm,直至齿线,借助文氏钳将部分肛门括约肌夹出并切除,肌纤维要尽量少的切除,目的主要是避免肛门出现失禁情况,双手食指要插入肛门进行扩肛,切除哨兵痔、潜行瘘管以及肥大肛乳头等,对慢性溃疡的病理组织进行彻底清理,对切口边缘进行一定的修整,采用明胶海绵、凡士林进行压迫止血,外用纱布加压固定[3]。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的肛管直径;②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③并发症(感染、疼痛以及水肿)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的肛管直径对比 A、B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肛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发现A组患者的肛管直径远比B组患者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肛管直径对比
表1 治疗前后的肛管直径对比
P值0.642 4 0.000 0临床症状治疗前(cm)治疗后(cm)A组(n=45)1.95±0.32 2.96±0.26 B组(n=45)1.92±0.29 2.13±0.45 t值0.466 0 10.713 2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4%)远低于B组患者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38,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3 临床指标对比 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远比B组患者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临床指标对比
表3 临床指标对比
P值0.000 0 0.000 0临床症状住院时间(d)切口愈合时间(d)A组(n=45)14.32±2.63 15.23±3.25 B组(n=45)10.56±1.21 11.26±1.26 t值8.712 5 7.640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长期上网久坐,导致慢性肛裂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轻人为慢性肛裂的好发人群[4-7]。肛裂主要是由于受到了炎症的刺激或者是过度用力排便,导致肛门损伤,肛门括约肌出现痉挛,括约肌的张力增高,肛门局部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障碍,后正中线供血不良,出现了缺血性溃疡,导致肛门口径变小,大便很难通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后疼痛、便血,长期出现患者容易出现贫血,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均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8-10]。
传统的肛裂切除术虽然可以有效解除肛门括约肌的痉挛,但该手术方法切断了括约肌的一部分组织,创面无足够的组织覆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患者伤口的愈合,疼痛时间较长,并且复发率极高。改良纵切横缝术以中央缝合为中央切口进行开放引流,肛管直径明显扩大,肛周的压力明显减轻,疼痛与水肿明显缓解[11-12]。此外,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每次大便之后,都要及时换药,避免切口感染,促进了切口愈合。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A组患者的肛管直径明显比B组患者的大,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22.2%),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远短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肛裂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疗效确切,肛管直径明显增大,治疗时间显著缩短,并且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极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和使用。
[1] 叶明.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1):34-35,38.
[2] 王兆春,卢艳君,曾碧娟,等.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3,24(5):673-674.
[3] 许爱军.改良纵切横缝术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老年性肛裂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3673-3674.
[4] 杨凡.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2016(7):61.
[5] 刘伟,王友良.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9):1676-1678.
[6] 张国飞.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2):59-61.
[7] 孟澍,崔巍,汪闻夕,等.慢性肛裂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867-868.
[8] Asgari M,Mir rokni SM.T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 issure:Botul inum toxin(Dyspor t) versus lateral internal anal sphincterotomy[J].Tehran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2011,68(9):547-552.
[9] Seraf ino Vanel la,Giuseppe Brisinda,Gaia Marniga,et al.Botul inum toxin for chronic anal f issure after bil iopancreatic diversion for morbid obesity[J].Wor 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2,18(10):1021.
[10]Zhen-yi Wang.Mucosa advancement f lap anoplasty in t reat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s:a prospective,mul ticenter,randomized cont rol led t rial[J].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2011,9(4):402.
[11]倪志海,孙壮.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4):10-11.
[12]贺小迪.闭合式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肛裂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8):117-1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2.06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