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胡文芳,胡明双,谭礼萍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胡文芳,胡明双,谭礼萍
(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研究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4月~2016年6月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L组采用单纯利培酮进行治疗,L+M组采用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TESS量表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前和10周后患者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L+M组患者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高于L组(P<0.05);L+M组TESS量表副作用发生率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周后L+M组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良好。
利培酮;米氮平;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疾病,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利培酮应用较为广泛,其属于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对于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比不上阳性症状。为了提高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治疗效果,需寻求更好的治疗药物组合[1-2]。本研究分析了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以2015年4月~2016年6月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所有混着符合精神分裂阴性症状诊断标准,阴性因子分在30分以上。除外合并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酒精依赖、帕金森病、癫痫、药物过敏者。L+M组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49.31±11.88)岁。患病时间5~33年,平均(13.25±4.13)年。L组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49.35±11.82)岁。患病时间5~32.6年,平均(13.67±4.1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2周清洗期。
L组采用单纯利培酮进行治疗,每天2~6 mg,分两次服用。L+M组采用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其中,利培酮进行治疗,每天2~6 mg,分2次服用。米氮平每天15~45 mg,睡前顿服。两组患者治疗10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TESS量表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前和10周后患者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根据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3])的差异。
显效: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阴性症状因子评分减少大于50%;有效:症状减轻,阴性症状因子评分减少大于30%;无效:未满足上述标准。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为显效、有效之和[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相比较 L+M组患者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48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相比较
2.2 治疗前和10周后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周后L+M组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和10周后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相比较(x±s)
2.3 两组患者TESS量表副作用发生率相比较 L+M组TESS量表副作用发生率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作用基本均为I~II度,III~IV度L+M组仅有2例出现,L组有1例出现。所有患者均可耐受且坚持完成疗程,治疗前后心电图、脑电图、生化常规检查均正常。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精神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晰,病情严重,迁延难愈,复发率高。多数患者和家属因对精神分裂症认知不足,常存在重视度不足、用药依从性低下等现象[5-6]。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随情感、行为、知觉、思维等方面障碍,出现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情况,且部分患者以阳性症状为主,而部分患者则以意向减退、情感淡漠、动作迟缓和社会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其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不敏感,预后差,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受严重影响[7-8]。
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发生和额叶、额前叶皮质多巴胺活动性降低以及5-羟色胺相关[9-10]。利培酮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可对额叶、额前叶皮质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2A受体进行拮抗。米氮平则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物,可有效将和5-羟色胺2A受体阻断,并逆转多巴胺D2受体,纠正5-羟色胺能神经元系统和脑内DA能神经元系统失衡现象,有效改善精神分裂阴性症状[11-12]。
本研究中,L组采用单纯利培酮进行治疗,L+M组采用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结果显示,L+M组患者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干预效果高于L组(P<0.05);L+M组TESS量表副作用发生率和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周后L+M组躯体、心理健康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
综上所述,利培酮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阴性症状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良好。
[1] 刘广华,汪洁.喹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效果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7):1174-1176.
[2] Ching-Cheng Chuang,Kazuyuki Nakagome,Shenghong Pu,et al.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functional optical topographyforschizophreniadiagnosis[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4,19(1):011006-1-011006-6.
[3] 游伟.探索米氮平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J].医学信息,2016,29(18):122-122.
[4] GJ Yang,JD Murray,G Repovs,et al.Altered global brain signal in schizophreni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4,111(20):7438-7443.
[5] 杨峰一,范建华,温蕾,等.米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29-31.
[6] Akiko Hayashi-Takagi,Yoichi Araki,Mayumi Nakamura,et al.PAKs inhibitors ameliorate schizophreniaassociated dendriticspinedeterio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during late adolescenc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4,111(17):6461-6466.
[7] 吴金丽.米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A]//鲁、津两地2012年精神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38-41.
[8] KK Su,HJ Park,H Seok,et al.Association study between monoamine oxidase A(MAOA)gene polymorphisms and schizophrenia:lack of association with schizophrenia and 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affective disturbances of schizophrenia[J].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2014,41(5):3457-3464.
[9] 杨勇.苏州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障碍药物治疗方式现况调查[D].苏州大学,2014.
[10]HG Schnack,M Nieuwenhuis,NE van Haren,et al.Can structural MRI aid in clinical classification?A machine learning study in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ipolar disorder and healthy subjects[J]. NeuroImage, 2014,84(1):299-306.
[11]成孝林,肖林.精神疾病住院患者治疗药物横断面调查[J].药学实践杂志,2014,32(2):138-140,143.
[12]Gaebel W,Riesbeck M,W?lwer W,et al.Rates and predictors of remission i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ithin 1year of antipsychotic maintenance treatment.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in the German Research Network o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4,152(2/3):478-4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3.0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