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评价

时间:2024-08-31

黄鸣柳,何成华

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评价

黄鸣柳,何成华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西 新余 338000)

目的 研究评价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抽选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来院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7月~2016年9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配合热敏灸疗和中药内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高,且治疗后总有效率(87.0%)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合使用热敏灸和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效果明显,推荐在临床中应用。

椎动脉型颈椎病;热敏灸疗;中药

在临床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又叫做眩晕型颈椎病,即各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因素造成椎动脉受刺激或者压迫,导致血管狭窄或折曲使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中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1-2]。在中医学理论中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纳入到了眩晕范畴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法,本院近年来在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了热敏灸配合中药内服的方式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且显著的效果,下面就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选择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就诊治疗时间2013年7月~2016年9月,病例选择标准如下。①纳入标准: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经X线片检查见节段不稳或者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经颅多普勒彩超或者脑血流图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表现以眩晕为主;患者和家属均在知情下表示愿意配合完成整个研究。②排除标准:伴有严重造血系统、心血管及肝肾疾病患者;因动脉粥样硬化、耳源性、高血压病以及眼源性疾病患者;并严重结核、颅内肿瘤以及精神病史患者;过敏体质患者;妊娠期妇女或者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4.32±9.43)岁;病程2个月~17年,平均病程(7.31±1.01)年。研究组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4.29±9.48)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病程(7.28±1.05)年。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布、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配戴颈围对头颈活动予以限制,避免头部突然转动造成眩晕而引起猝倒。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即睡前服用5 mg西比灵片剂。研究组患者配合热敏灸疗和中药内服治疗,取大椎穴、风池以及颈夹脊,选用医用热敏灸艾条,在距皮肤3 cm位置事先进行3 min回旋灸以温热局部气血,接着雀啄灸22 min增强敏化,而后循经往返灸2 min激发经气,实施温和灸大约30 min,达到发动感传和开通经络的目的。每天1次。中药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该药方由半夏、葛根、白术、天麻、淫羊藿、陈皮、薏苡仁、茯苓、黄芪、桂枝、鸡血藤、独活、羌活、防风、钩藤、杜仲、桔梗以及炒白芍构成,煎药至150 mL,分别在上午和下午餐后服用,每天1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

1.3 观察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情况。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颈椎病的疗效评判标准,具体见下:①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或者显著改善,积分改善率超过70%表示显效;②临床症状与体征均好转,积分改善率为30%~70%表示有效;③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显著变化,积分改善率低于30%[4-5]。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提高,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n)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生在40~60岁年龄段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颈椎间盘髓核变性,造成纤维环弹性变化而致病变节段椎体失稳,继而导致钩椎关节骨赘增生[6]。临床研究发现,骨赘机械压迫容易使周转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刺激或者压迫同侧椎动脉以及其壁交感神经纤维,造成椎动脉扭曲和痉挛,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和前庭神经核区供血不足[7-8]。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本病机为肾精亏虚,肾精亏虚不可养肝,造成肝阴不足,脾胃虚弱,不可健运水谷,导致气血两虚,继而引起眩晕症状[9-10]。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功能为燥湿化痰和平肝息风,可用于治疗风痰上扰、胸闷呕恶以及头痛等症状。药方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降逆止呕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渗湿的功效;天麻具有化痰息风、止头眩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羌活、防风以及独活可祛风寒;钩藤和鸡血藤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诸和各药可健脾化痰、活血祛瘀以及祛风散寒,有效治疗颈椎病。热敏灸疗将经络理论作为指导,经艾条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以激发机体经络感传,以便经气运行,让气直达病所,有利于紊乱以及失调生理生化过程可尽快恢复正常,继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在临床疾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1]。有学者研究认为艾条在燃烧的时候可产生有效红外线辐射,提供必要的能量给机体细胞代谢活动以及免疫功能,同时也可为缺乏能量的一些病态细胞提供相应的活化能,纠正能量代谢所产生的紊乱,对机体免疫功进行有效调控[12]。本文对研究组23例患者配合使用了热敏灸疗和中药内服的方式治疗,在热敏灸疗上,选择了大椎穴、风池穴以及颈夹脊穴,上述穴位生理解剖位在椎动脉走行周围,经热敏灸疗上述穴位,不仅能扩张椎基底动脉,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同时还可增加脑部供血,继而有效改善眩晕和颈部疼痛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配合使用热敏灸疗和中药内服,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1]张国福,杨阳,李华南,等.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242-244.

[2]陈红梅.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4):101-102.

[3]孙佩华,张斌,孙青山,等.中医针灸联合五步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9):14-16.

[4]周小平,林华,付勇,等.热敏灸不同灸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5):461-464.

[5]史朝辉,黄兴影.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灸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3,22(35):405-406.

[6]王淑杰,李光磊,邢越,等.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10):103-104.

[7]牟双林,李旭,梁翔,等.自拟眩晕方加热敏化悬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3):54-55.

[8]魏楠.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693-694.

[9]韩转定,杨晓磊,麦振波,等.推拿手法佐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9):152-153.

[10]王会刚,王永静,彭富珍,等.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215-1217.

[11]高峰,占道伟,陆海娟,等.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44-1345.

[12]肖袁柳,邓文.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47-1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8.0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