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俊武,张婷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萍乡337000)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与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李俊武,张婷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萍乡337000)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与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黄疸患儿的病历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对其进行分组:甲组(n=50)应用蓝光间断照射法,乙组(n=50)应用蓝光持续照射法。观察两组用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用药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112.6±23.4)μmol/L,比乙组的(183.4±18.7)μmol/L降低(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明显比乙组的28.0%低(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黄疸患儿积极应用蓝光照射疗法可取得较显著的成效,但间断照射法的安全性更高,且其也更有助于患儿胆红素水平的降低。
蓝光治疗;不良反应;新生儿黄疸;疗效
临床上,新生儿黄疸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而胆红素代谢异常则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可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1-2]。有资料显示,患儿在发病后可表现出黏膜、面部与皮肤等部位黄染的症状,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3]。对此,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抑制患儿病情进展以及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本文旨在研究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经化验检查明确符合《儿科学》中有关于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4]的患儿100例,就诊时间:2015年4月~2017年3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甲组、乙组各50例。甲组男27例,女23例;日龄1~24 d,平均(7.3±2.5)d;体质量2.4~4.6 kg,平均(3.5±0.4)kg;足月儿41例;早产儿9例。乙组男28例,女22例;日龄1~25 d,平均(7.6±2.8)d;体质量2.3~4.5 kg,平均(3.3±0.6)kg;足月儿42例;早产儿8例。比较各组的日龄和体质量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00例入组患儿都接受常规治疗: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缺氧;应用人血白蛋白(1 g/kg),预防胆红素脑病。同时予以蓝光治疗[5],选择戴维公司生产的XHZ型蓝光治疗仪,设置光亮度320 W,并让灯管和患儿之间的距离保持20~25 cm,调整室内湿度为55%、温度为26℃,同时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5℃的范围之内[6]。光照治疗时,需用黑色眼罩对患儿的双眼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损伤视网膜,并用尿布遮盖会阴与肛门部[7]。甲组应用间断照射法,每次8~12 h,每隔12~24 h治疗1次。乙组应用持续照射法,每次24 h,每隔12 h治疗1次[8]。注: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都合理补充维生素B2,每次5 mg,每天3次,待治疗结束后,再更改用药频率为每天1次,维持治疗3 d。
1.3 评价指标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发热与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者例数,并作比较。
1.4 疗效评价标准[9](1)痊愈:黏膜与全身皮肤黄疸均彻底消退;胆红素指标完全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基本消失。(2)好转:黏膜与全身皮肤黄疸明显消退;胆红素指标持续下降;伴随症状明显改善。(3)无效:黏膜与全身皮肤黄疸无变化;胆红素指标降低不明显;伴随症状未改善或者加重。患儿治疗总有效的计算方式为:(痊愈+好转)/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胆红素指标比较甲组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明显比乙组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胆红素水平的对比分析表(x±s,μmol/L)
2.2 两组疗效比较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和乙组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明显比乙组的28.0%低(P<0.05)。见表3。
当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出现异常的情况之时,将会引发黄疸[10],有报道称,高危妊娠、溶血、感染以及母乳等均是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11]。因患儿的肝酶与胃肠道等系统功能和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使得其无法迅速代谢胆红素,进而导致胆红素经脑组织并造成较大的损害,并于最终影响其运动功能,引发智力障碍等严重情况[12-13]。目前,蓝光治疗仪在本病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能通过让胆红素快速吸收蓝光的方式,起到改变黄疸性质、提高黄疸水溶性以及降低胆红素水平的作用[14]。除此之外,蓝光照射治疗还具备光氧化分解的作用,并能通过将胆红素4Z和15Z有效转化成为胆红素4E和15E,达到促进黄疸消退的目的。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甲组患儿实施了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乙组患儿实施了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表明,甲、乙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虽无显著差异,但甲组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比乙组降低(P<0.05);此外,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也明显比乙组的28.0%降低(P<0.05)。
表2 两组疗效的对比分析表(n)
总之,积极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法对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可取得较确切的疗效,但间断照射法的安全性更高,且其促进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的作用也更好。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表(n)
[1]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48.
[2]杨丽清,江英.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6-2747.
[3]陈素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J].中国药业,2012,21(8):86-87.
[4]杨春鸿,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9-3800.
[5]陈艳,郑意楠.茵栀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80-2481,2483.
[6]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7]黄冬梅.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9):1298-1301.
[8]沈彩燕,王坚英.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95-996.
[9]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 2358-2360.
[10]李国苍.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48例[J].中国药业,2014,23(4):89.
[11]颜思璐,宁岑.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行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3):361-362.
[12]黄敏.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374-376.
[13]张剑梅,舒文文,阴娜,等.68例新生儿黄疸使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0):144-146.
[14]姜春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32):109-1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5.0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