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4-08-31

刘佳,田名洋,相晓庆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连山院区儿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刘佳,田名洋,相晓庆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连山院区儿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早产儿,根据喂养耐受情况分为耐受组(58例)与不耐受组(42例),对入院时、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不耐受组患儿为(153.85±24.76)pg/mL、(219.36±34.17)pg/mL,耐受组为(203.31±35.84)pg/mL、(240.85±42.13)pg/mL,不耐受组入院时、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均低于耐受组,两组入院7 d时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耐受组出生孕周≤32周的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为(19.32±8.52)d,长于>32周出生患儿(6.38±4.0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与胃动素水平低关系密切,可能是引起喂养不耐受发生的的原因之一。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胃动素

随着产科技术的提高及重症监护室的建立,更多的早产儿出生后存活率得到了提高,但是早产儿自身器官发育并不成熟,出生后无能力吸吮,喂养存在难度,需要进行人工肠内营养支持,但是早产儿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1-2],引起早产儿营养不良发生,营养不良及发生迟缓严重时可导致早产儿脑发育出现不可逆损害。胃动素(MOT)是一种脑肠肽,其功能是促进胃肠道蠕动,本研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早产儿100例,纳入标准:(1)在出生后12 h内入院。(2)未合并先天性肠道疾病。(3)均给与肠内营养。患儿其中男54例、女46例,出生孕周28+3~36+3周,出生体质量1 008~2 423 g,产前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8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4例、合并胎膜早破41例、合并羊水异常14例、合并前置胎盘13例、合并胎盘早剥10例、合并宫内窘迫13例,剖宫产分娩62例,出生后发生脑损伤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将患儿根据喂养耐受情况分为耐受组与不耐受组,耐受组58例、不耐受组42例;耐受组患儿出生孕周(33.21±1.28)周,其中≤32周者21例,男31例、女28例,出生体质量(2013.48±214.58)g,孕妇产前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5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3例、合并胎膜早破25例、合并羊水异常8例、合并前置胎盘8例、合并胎盘早剥6例、合并宫内窘迫7例,剖宫产分娩36例,患儿出生后发生脑损伤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不耐受组患儿出生孕周(33.03±1.22)周,其中≤32周者17例,男23例、女23例,平均出生体质量(1980.66±209.15)g,孕妇产前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3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合并胎膜早破16例、合并羊水异常6例、合并前置胎盘5例、合并胎盘早剥4例、合并宫内窘迫5例,剖宫产分娩26例,患儿出生后发生脑损伤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9例;两组患儿在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喂养方法 患儿给与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肠内喂养,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经口、经胃管喂养或微量喂养,同时给与非营养性吸吮,热量不足时可给与静脉营养。

1.2.2 胃动素检测方法 患儿在入院时、入院后7 d时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2 mL,3 000 r/min离心处理10 min后分离血清及血浆,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要求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入院时及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比较 不耐受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均低于耐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7 d时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入院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入院时及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比较(±s,pg/ mL)

表1 两组患儿入院时及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比较(±s,pg/ mL)

组别入院时入院后7 d耐受组(n=58)203.31±35.84 240.85±42.13不耐受组(n=42)153.85±24.76 219.36±34.17t值7.71 2.72P值<0.05<0.05

2.2 不耐受组不同出生孕周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比较 出生孕周≤32周的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为(19.32±8.52)d长于>32周出生患儿(6.38±4.0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耐受组不同出生孕周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比较(±s,d)

表2 不耐受组不同出生孕周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比较(±s,d)

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19.32±8.52 6.38±4.05 6.60<0.05时间≤32周>32周t值P值例数17 25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其自身多器官功能均发育尚不完全成熟,无法进行自己吸吮,多需要进行肠内喂养,但是在喂养时部分患儿可发生呕吐、腹胀等表现,出现不耐受现象,往往导致患儿发生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同时呕吐引起的食物反流还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甚至导致猝死。

临床研究发现[3-5],引起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早产儿自身因素来说胃肠道分泌、消化及吸收功能尚不完全成熟,胃肠激素水平分泌尚存在不足,同时胃肠激素对于胃肠发育及功能调节又具有关键性作用,如胃肠激素不足可加重胃肠不耐受现象,从外部因素来说在围生期发生产时窒息等可引起早产儿代谢紊乱及肠蠕动改变等多器官血流供应不足,同时早产儿进行人工肠内喂养时剥夺了患儿的味觉和知觉,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在发生应激反应下胃肠激素分泌不足,可诱发胃肠蠕动减弱,病情加重还可能发生肠麻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胃动素由Mo细胞分泌,分布于小肠,主要是通过影响消化期间的移行复合波(MMC)的发生和移行来促使胃及肠管排空发生。临床研究发现[6],对早产儿在早期给与肠内营养后能刺激胃动素分泌,早期的喂养可促进胃动素水平低得到提高。本研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胃动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在入院时、入院后7 d时胃动素水平均低于耐受患儿,而且低出生孕周的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更长,表明喂养不耐受与胃动素关系密切,胃动素水平较低可能是引起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同时较低出生孕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更为严重,需要加以关注。胃动素水平较低的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这主要是由于胎儿的胃肠道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出现需要在31周以上,31周以下胎儿仅可见无规律性的簇动[7],同时胃肠道神经系统发生不完全,跨越性蠕动也较少出现,胃内分泌细胞功能不完善,产生胃动素能力下降,因此容易发生胃动素不足,胃动素又是调节胃肠道动力的主要激素,因此在胃动素不足时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8]。

综上所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与胃动素水平低关系密切,可能是引起喂养不耐受发生的的原因之一,对早产儿进行胃动素监测有助于及时判断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现象。

[1]夏红萍,朱建幸.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30(2):95-99.

[2]王志强,张丽云,张春霞,等.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33):78-79.

[3]谭举方,朱晓芳,周艳玲,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治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320.

[4]黄梅,韦丹.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80-182.

[5]杨坤,张玉霞.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4):239-241.

[6]高改兰,刘俐,赵杏珍,等.不同营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5(23):519-522.

[7]陈汝信.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1943-1945.

[8]彭芬,吴华莉,彭芬.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及其对胃动素水平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 (30):4615-4618.

[9]萧慧敏,陈顺何,杨秀芬.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及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35(2):1-73.

[10]黄梅,韦丹.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80-18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