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志峰,覃银河,肖黎,丁绍斌
(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小儿骨科,湖南 邵阳 422900)
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的效果分析
陈志峰,覃银河,肖黎,丁绍斌
(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小儿骨科,湖南 邵阳 422900)
目的 探讨分析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4例骨折患儿作为本次检验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外固定组(治疗方法为小夹板外固定技术)和内固定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各42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外固定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少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儿应用外固定技术治疗恢复较快,并发生发生概率较低,有利于患儿的身体的康复,推荐推广。
外固定技术;小儿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结构发生连续性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称为骨折,儿童和老年人群体是发生骨折的常见人群。大部分骨折患者经治疗可恢复正常的功能,少部分可能会存在功能受限等后遗症[1]。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骨折患儿进行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却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不利于患儿的良好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技术适用于多发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严重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等症状[2]。本研究采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接收的84例骨折患儿,随机分成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各42例。外固定组中有男患儿22例,女患儿20例;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87±2.23)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7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8例,科雷氏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9例,肱骨踝上骨折5例,孟氏骨折3例,股骨外科颈骨折3例,巴尔通骨折3例。内固定组中有男患儿23例,女患儿19例;年龄4~10岁,平均年龄(6.57±2.15)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6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7例,科雷氏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肱骨踝上骨折4例,孟氏骨折4例,股骨外科颈骨折3例,巴尔通骨折4例。经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 方法
1.2.1 内固定组治疗方法 内固定组患儿使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体为:全身麻醉,患儿取平卧位并垫高骨折一侧的臀部,在相应位置作一切口显露出骨骼,将复位障碍清除后复位骨折处,缝合后使用石膏行常规固定。
1.2.2 外固定组治疗方法 外固定组患儿治疗方法为小夹板外固定术,麻醉后根据患儿的具体骨折类型选取具体的操作方法:(1)股骨干骨折:先对骨折处用皮牵引,复位后采取连续性的牵引治疗;(2)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科雷氏骨折和巴尔通骨折:先行牵引复位,用指压法将骨折处稳定,然后选取合适的小夹板固定;(3)胫腓骨骨折:先行踝牵引或者根骨牵引,然后使用小夹板(5块)固定;(4)肱骨踝上骨折:将骨折部位用尺偏畸形矫正和尺骨鹰嘴前后移位,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5)孟氏骨折:先行桡骨头的牵引和复位,然后用小夹板(3块)固定,固定背侧时需注意固定位置高于肘部,前臂旋后位然后在胸前位置用三角巾悬吊稳定;(6)股骨外科颈骨折:使用过顶复位将骨折复位,然后使用超肩小夹板固定,放好纸压垫将骨折部位稳定,然后在胸前位置用三角巾将其悬吊稳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愈合延迟、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愈合畸形)发生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比较 外固定组患儿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恢复情况比较(±s,d)
内固定组(n=42) 13.63±3.51 75.58±8.59恢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组(n=42) 6.62±2.32 60.35±5.56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外固定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1例愈合延迟、1例静脉血栓,合计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内固定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2例愈合延迟、3例切口感染、2例静脉血栓、1例愈合畸形,合计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外固定组并发生率比内固定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是常见的由外力引起的骨结构断裂的疾病,儿童和老年人是最为常见的发病群体。作为临床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骨折患儿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具有较为独特的骨质特点,因此,其治疗难度比成人大[3]。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均会对患儿以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所以,寻找适当、有效的方法对骨折患儿进行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者们的重点研究课题。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是临床上治疗小儿骨折常用的方式,但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缺点是创伤比价大、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状、患儿恢复较慢等,预后不大理想[4]。而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相比成年骨折患者,儿童有较强的成骨能力、良好的断端血液循环功能和较强的内塑力,因此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更合适骨折患儿。外固定技术属于非手术治疗方式,常见的外固定方法有牵引制动固定、外固定支架、石膏绷带、小夹板等[5]。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是治疗小儿骨折常用的外固定方式,主要使用小夹板、绷带、束带、纸压垫和棉垫等固定用具。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在小儿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尤其是对接近关节部位的骨折效果更为明显。小夹板外固定术除了适用范围广外,还具有操作简便、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以及患儿恢复较快等优点[6]。对骨折患儿采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不仅会减少其对患儿日常活动的影响,而且还可有效缩短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减少其住院天数,对患儿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本次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外固定技术在小儿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外固定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6.62±2.32)d,比内固定组的(13.63±3.51)d短(P< 0.01);外固定组患儿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0.35±5.56)d,比内固定组的(75.58±8.59)d(P<0.01);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效果要比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好,患儿恢复速度更快。外固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内固定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夹板外固定可以减少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骨折患儿应用外固定技术治疗恢复较快,并发生发生概率较低,安全有效,推荐推广。
[1]刘彬.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118-122.
[2]屈庆元.锁定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2):50.
[3]任云峰,贾福,赵烽等.微创桥接组合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挠骨骨折的临床体会[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3(3):176-182.
[4]杨建新.手术治疗和手法复位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J].当代医学,2015,21(21):70-71.
[5]黄凯.三步复位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肮骨骼上骨折3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08):577-578.
[6]尤海峰.外固定技术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36):9-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