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春艳,秦伟光
(1.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产一科,山东 滨州 256800;2.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 滨州 256800)
卡前列甲酯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刘春艳1,秦伟光2
(1.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产一科,山东 滨州 256800;2.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 滨州 256800)
目的 分析卡前列甲酯在产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方法抽选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不同疗法组,其中,240例对照组行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疗法,260例试验组行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疗法,评定两组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第三产程时间、出血量(产后2 h、产后24 h)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3.8%)、产后出血率(11.5%)少于对照组(8.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卡前列甲酯药物防治产后出血效果突出,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值得借鉴。
卡前列甲酯;产后出血;临床效果;第三产程;缩宫素
产后出血是临床产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在众多的诱发性因素中,宫缩乏力占据比例最大,因此,预防宫缩乏力是预防产后出血主要措施。以往,临床均借助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虽可获得显著效果,然由于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差异,致使最终效果并不满足需求[1]。故而,探究安全、高效的疗法成为临床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地判定该病症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汇总如下。
1.1 临床资料 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山东省沾化区人民医院产妇中抽选500例作为对象,将其分成不同疗法组,其中,对照组240例,年龄20~34岁,平均(28.9±1.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7±0.5)周;孕次1~3次,平均(1.2±0.5)次;260例试验组,年龄21~35岁,平均(28.8± 1.3)岁;孕周38~42周,平均(39.8±0.6)周;孕次1~3次,平均(1.3±0.6)次。500例患者的孕周、孕次等临床资料无区别,均无前列腺素药物禁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40例对照组患者行缩宫素疗法,操作:待胎儿彻底娩出后,行缩宫素的肌肉注射处理,剂量为10.0 u;或将缩宫素溶于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剂量分别为20.0 u、500.0 m,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服;260例试验组患者则行卡前列甲酯疗法,操作:待胎儿彻底娩出后,行缩宫素的肌肉注射处理,剂量为10.0 u;同时经由患者肛门直肠植入卡前列甲酯药物,剂量为1 mg(两粒)。
1.3 评定项目
1.3.1 第三产程时间、出血量 标准:借助容积法、称重法测量患者的出血量。容积法:待胎儿头部娩出、羊水流净后,于患者臀部下方铺垫灭菌垫,并接入接血器,用量杯计量;称重法:称重法主要用于产后的2小时流血总量的测量。
1.3.2 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患者是否出现高烧、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
1.3.3 产后出血 统计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版本为SPSS 14.0的软件处理文中
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统计(±s)
表1 临床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统计(±s)
P值0.000 0.000 0.000项目第三产程时间(min)产后2 h出血量(mL)产后24 h出血量(mL)对照组(n=240)4.78±1.30 208.76±41.72 259.87±21.09试验组(n=260)7.79±1.79 289.49±60.01 350.10±77.80t值21.363 17.330 17.386
2.2 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高烧、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n)
2.3 临床产后出血情况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产后出血30例,占比11.5%;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50例,占比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2,P=0.005)。
产后出血是临床产妇死亡的关键因素,位居我国首位。报告显示,该病症由各种因素引发,如:(1)宫缩乏力。宫缩乏力是诱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胎儿娩出后,需将胎盘剥离,母体的宫壁血窦开放、出血。正常情况下,由于产后子宫腔体积明显缩小,肌纤维收缩强度的增强,可使血管压迫子宫壁、止血,在这种情况下血窦得以关闭,停止出血[2]。若胎儿娩出后产妇处于宫缩乏力状态,将影响血窦出血,最终造成产后出血。并且,宫缩乏力的产后出血还可由患者不良心理、镇静药物的使用等因素引发;(2)软产道损伤。这是诱发产后出血的又一因素。子宫强烈收缩,加快产程,胎儿过大,可损伤软产道,致使产后大量出血。因此,临床需加强该病症的预防、治疗。目前,临床将认真、正确的处理患者第三产程,增强子宫的收缩力度作为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预防性的常用药物为缩宫素、麦角新碱,药物给药方式大都为静脉滴注、肌肉注射,虽有一定的临床作用,然由于患者个体化差异相对较大,缩宫素药物的半衰期短,且麦角新碱药物的止血效果不明显等因素的存在,逐渐被限制使用。故而,探究合理、有效的疗法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3]。
近年来,通过临床不断探究发现,卡前列甲酯药物可于产后出血的防治中获得显著成效。卡前列甲酯属于衍生物,药理作用主要为直接作用于患者子宫平滑肌,促使其收缩,特别对于子宫下段平滑肌增强收缩强度[4-5];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可通过黏膜的吸收诱发子宫手段。一般来说,卡前列甲酯进入患者直肠后,可于2~4分钟内起作用,8~10分钟左右达到药物最高峰,半衰期长达30分钟,并持续作用2~3小时,减少患者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并且,该药物还不会诱发消化系统疾病,不影响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胎儿娩出后使用,也不会影响胎儿。本次结果显示,260例的试验组患者经由卡前列甲酯药物使用后,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及24小时的出血量均少于缩宫素疗法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卡前列甲酯药物的使用可加快患者第三产程进度,减少产后的出血总量;试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3.8%)、产后出血率(11.5%)少于对照组(8.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卡前列甲酯药物的使用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预防不良反应。此外,朱雅文报告还表明[6],为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临床均借助药物治疗外,还需做好这样几点措施:(1)加强产前健康教育、保健工作;(2)密切观察第一产程,及时补充水分、营养,禁止过度疲劳,情况允许时肌肉注射杜冷丁药物;(3)加强第二产程的观察力度,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腹压的方法。针对存在产后出血征兆的患者来说,需安排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的医护人员从旁指导,正确引导胎头,便于顺利分娩胎儿;针对存在宫缩乏力的患者来说,需于胎儿肩部分娩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并行催产素的持续滴注处理,便于增强子宫的收缩力度,减少产后出血量;(4)第三产程中,需认真测量出血量总量,待胎盘存在剥离征兆后,轻微按压子宫下段,帮助胎盘排出。待胎盘排出后,检查其是否完整,以免造成严重影响;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适当按摩子宫,促使收缩;(5)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阴道流血、宫缩情况,认真交代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加强病房巡视力度,杜绝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借助卡前列甲酯药物防治产后出血效果突出,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值得借鉴。
[1]董颖.卡前列甲酯栓预防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8):1212-1215.
[2]李丽娟,郭宏亮.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2):180-183.
[3]陈寒波.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2):240-242.
[4]杨新霞,梅静.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9):3677-3678.
[5]黄明文,陈世雄.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60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53-1354.
[6]朱雅文.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甲酯预防产后出血分析[J].临床医学,2015,35(9):33-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