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时间:2024-08-31

黄元亮 王天宝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黄元亮 王天宝

目的 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近年来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以及核因子κB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核因子κB(NF-κB)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核因子κB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以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核因子κB;酒精性肝病;表达意义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摄入大量酒精所引起的肝脏疾病,适量饮酒对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与酗酒时间的长短及剂量都有很大正相关性[1]。酒精性肝病包括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呈增长的趋势。ALD发病机制目前没有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酒精代谢物的毒性作用、细胞坏死、免疫破坏等多种因素叠加有关[2]。ALD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导致肝脏损伤及破坏的第二大病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是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通过近年来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核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全部为男性,年龄为31~57岁,平均年龄为42.3岁,饮酒史均大于10年,所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ALD诊疗指南和本次研究标准[3];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男性42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7~53岁,平均年龄为40.2岁,无饮酒史,对照组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经过查体无肝脏损伤。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2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晨起空腹取血,静脉血标本进行离心后将血清分离,放置冰箱内保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核因子κB(NF-κB)的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肝功能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测定采用LX.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TNF-α、IL-6、NF-κB水平比较 经过分析比较,观察组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健康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NF-κB水平比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NF-κB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TNF-α(μg/L) IL-6(ng/L) NF-κB(ng/L)观察组 42 16.01±1.02a16.13±18.01a3.47±6.71a对照组 42 5.13±2.17 5.14±8.45 0.56±0.42

2.2 两组血清GGT、AST、ALT水平比较 经过分析比较,观察组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健康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GGT、AST、ALT水平比较

3 讨论

肝脏是酒精进行氧化代谢的重要部位,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而引起的中毒性肝脏损伤,ALD的病理改变是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出现炎症反应或者出现纤维组织增生,ALD早期可能只是肝细胞脂肪变性,进一步发展为肝炎或肝纤维化,最终引起肝硬化,引起AL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晚期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4-5]。近几年来细胞凋亡以及多种细胞因子重叠作用在ALD发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次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健康者(P<0.05),表示酒精能够对肝细胞造成破坏及损伤。同时,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健康者(P<0.05),表明本研究结果证明了TNF-α、IL-6参与了肝脏损伤及破坏的整个过程TNF-α的升高增强了肝细胞毒性的作用以及间接提高了炎性物质的释放速度和比率损伤肝细胞,如果肝脏组织出现炎性反应,肝脏细胞会合成大量的TNF-α,然后启动凋亡通路对肝细胞造成损害[6-8]。

综上所述,细胞凋亡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核因子κB在肝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以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吕海燕,王沁,张曦.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及核因子κB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⑺:2405-2407.

[2] 韩俊岭,张春艳,韩莹,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川芎嗪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Leptin、TNF-d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⑴:48-49.

[3] 马臻奇.水飞蓟宾一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61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⑷:29.

[4] 方伟文,杜丽容.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1):50-51.

[5] 刘剑华,杨继武,夏琼,等.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152-153.

[6] 叶红球,卿笃信.酒精性肝病中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⑸:283-284.

[7] 王耘平.酒精性肝病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39-40.

[8] 黄德峰,曾艳丽,张卫平.酒精性肝病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⑴:189-190.

book=29,ebook=1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6.018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黄元亮)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王天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