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熊志云
骨盆骨折是一种由严重外伤导致的常见骨折[1],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常具有多项并发症有时还会合并脏器损伤,若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一定的致死率。外固定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操作简便,能很好帮助骨骼接续控制移位[2]。本研究就外固定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做分析探讨。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术。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9~71岁,平均(39±7.1)岁。伤后就诊时间1h~30d。手术后均随访3个月。
患者在术前先拍片定位,然后采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术,铺巾进行常规消毒,在髂前上棘处开始往后2~3cm切开患处皮肤,显露髂骨嵴及髂骨内板,用电钻钻花穿透髂嵴并沿内外板之间进入3~4cm,退出钻花并拧入固定骨盆专用固定钉,每根钉间距1.5~2.5cm。以同样方法于对侧的内外板之间分别钉入2根共4根外固定螺丝钉。安装外固定架,配合使用外固定螺丝钉和接骨手法帮助骨骼处在正确位置,以支架臂多连杆组合固定。其中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大量出血的情况,手术过程中必须及时止血处理,及时输血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即一般手术的禁忌证。糖尿病、不能忍受麻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累及多脏器病变的患者,针对其身体状况和自身意愿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难以预防和控制的针道感染,因此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酌情使用。在本组27例患者中,有2例休克患者,对此类患者应先进行生命复苏。对有精神疾病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不建议使用外固定术。由于外固定架支持所用时间较长,对此类不愿配合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
①针道感染[3]:钉道感染是外固定架技术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诊治易引起慢性骨髓炎,在手术中要严格坚持无菌室原则,术后医护人员定期检查清理支架周围肌肤,告知患者不能随意用手触摸伤患处,并定时监测患者血液中是否感染病菌。对于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在专家指导下适时适量的配合使用抗生素。②固定钉并发症:多数因固定钉折断或松动导致,要使用较为坚固的固定钉,并告知患者不要轻易移动患处,医护人员随时护理。③神经和血管并发症:分为神经、血管损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因手术时医生不清楚神经血管的走向而造成其牵拉或压迫,甚至严重者则是断裂。手术要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手术中避开血管神经等密集的地方,并在闭合固定板的时候仔细检查以免错误。④关节、骨折愈合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关节活动范围变小、关节痉挛或者脱位,骨折愈合延迟,骨折处未完全连接、畸形,再次骨折等都是引发此病的原因。
根据骨折复位程度、肢体比例、痛感、髋关节活动范围等分为痊愈、好转、有效、无效。痊愈:骨折处完全复位,肢体比例均匀,手术后无痛,行走自如髋关节活动范围与正常人无异,行走正常。好转:骨折处完全复位,肢体比例较为均匀,缩短处<0.5cm,偶有痛感,髋关节有较大活动度但是不能自由使用,慢走和小步快走正常。有效:骨折处基本复位,肢体比例较为不对称,短缩处为0.5~2.5cm,有轻、中度痛感,髋关节活动范围较小,不能快速行走。无效:骨折处未复位,肢体呈现明显的不对称、肢体缩短>2.5cm,有明显痛感,髋关节活动范围十分狭窄,基本不能行走。
本研究中手术后因失血感染死亡1例,剩下26例均有3个月的随访。本组痊愈15例,占55.56%;好转6例,占22.22%;有效2例,占7.41%;无效3例,占11.11%,总优良率为85.19%。
骨盆骨折的发病机制多为突然用力过猛引起骨盆肌肉剧烈收缩或是骨盆处骨骼强烈撕脱。骨盆骨折在临床上呈多样性的变化,且伤处不惟一,根据病变部位分为骨盆环骨折、骨盆边缘骨折、骨盆撕脱骨折。临床表现多为强烈疼痛、肢体活动困难,常因全身失血过多转为神志淡漠、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因两类疾病相似易造成误诊,此时医师应仔细辨别,以免发生医疗事故。对于凝血患者,应先在治疗时排出患处淤血并仔细清理伤口防止感染。对于在外固定术中使用的支架应优先考虑质量优良的材质,在愈合过程中会出现固定螺钉松动或断裂的情况,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治疗中发现外固定术联合钢板内固定技术使用有很好的疗效,但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应考虑不同的治疗措施。
[1]莫松全.早期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抗氧化治疗在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0):24-25.
[2]裴国献.我国创伤骨科现状与展望[J].国际外科杂志,2007,34(4):147-149.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18-8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