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张翠
左室假腱索又称左室迷行肌束,指跨越左室腔而不附着于左房室瓣的一种条索状纤维组织[1]。M型超声心动图中,假腱索显示为左室流出道内或靠近心尖部心腔内的线条状回声,但无法确定这些回声的起源[1]。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假腱索表现为左室腔内的一根或几根线样或带样结构,回声较强,其两端均附着于心内膜,与房室瓣无关[1]。
1.1 一般资料 来本院就诊的1026例患者,检出左室假腱索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12~82岁。临床拟诊属心脏疾病者18例,因心脏杂音、心率不齐等待查者28例,其它4例。
1.2 检查方法 用PHILIPUS HD7超声诊断仪,频率为2.5~5.0MHz。取平卧或左侧卧位,常规胸骨旁左室长、短轴及心尖四腔切面检查并行M型观察。
任一切面,凡有跨越左室腔的连续或断续的线样回声,与二尖瓣叶不相连者皆确认为左室假腱索。1026例中发现左室假腱索者50例,其中,室间隔-心尖部32例,室间隔-乳头肌8例,室间隔-室侧壁8例,室间隔-中、下部2例。同时见~两个或两个以上切面者20例。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发现率最高(43/50例,占86%),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次之(18/50例,占36%),心尖四腔切面较低(10/50例,占20%)。
当左室假腱索与室间隔近于平行时,常可在三~二区左室流出道内、室间隔左室面的下方见一连续或断续的线样回声,与室间隔有一无回声间隙相隔,在心动周期中略有波动。
本组中有心脏病史者20例,2例有病理性杂音,6例听诊记录不祥;无心脏病史者30例,10例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Ⅱ~ⅢSM;心电图记录完整者44例,24例心律失常,其中仅有假腱索而无心脏病史及体征者11例。
自1981年检出左室假腱索以来,检出率已达60%以上[1]。但有些报道也有差别。检出率差别大可能与病人来源、判断标准、仪器性能及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笔者认为除连于二尖瓣叶的正常腱索外,凡有跨越左室腔的线样回声,不论出现在任何部位,任何切面(切面数不限)都可确认为左室假腱索。
切面不同,假腱索检出率及其附着部位亦有所不同。本组中以附着于室间隔至心尖部或乳头肌根部者居多,此类假腱索最易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检出,故此切面应视为2DE重点检查区。但鉴于笔者在心尖区等处也常发现有许多细小线样回声等情况,认为:为减少漏诊,多切面检查仍至关重要。
以往曾认为是无临床意义的解剖学的正常变异,近来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某些心前区杂音或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本组30例无心脏病史者中,10例心前区闻及Ⅱ~Ⅲ SM,11例有心律失常,似与假腱索有关,有必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和探讨。
据报道,左室假腱索易与室间隔肥厚、附壁血栓、小梁肉柱及主动脉瓣赘生物等混淆,笔者体会:与室间隔走行一致的假腱索有时需与室间隔肥厚相鉴别。但若仪器灵敏度调节适当,且在不断侧动探头时,如能查见室间隔与假腱索的无回声间隙及/或左室壁上细亮柱状突起与线样回声相连时,即可确诊。
[1]李治安,李建国,刘吉斌.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