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08-31

杨丽芬 黄燕文 钟巧诗 吴刚

分娩对于孕产妇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躯体和情感体验,其生理、心理上承受了强烈的应激[1]。很多情况会导致产后抑郁。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就是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其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可能带有强烈的自杀意向,所以在分娩及产后都要得到非常严密的治疗和护理,已经成功上升到了患病率较高的疾病行列,应当引起普遍的重视。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产后抑郁症已成威胁到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幸福度[1],我们社区于2009年2月~2011年5月共观察产后抑郁症患者56例,通过对其进行合理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社区服务站寻求帮助的患者56例,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28±1.3)岁。这些产妇经过筛查,无内科合并症,无精神障碍。将该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文化程度、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模式。加强护患沟通,通过温馨关怀的语言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她们理解产后的一些基本知识,耐心回答产妇的问题,对产后恢复及哺育的目的、方法、配合、注意事项作引导性解释。可以让一些有经验的产妇对他们进行沟通,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让她们充满斗志,更好地激发她们的意志。产时及产后对于暴露女性隐私部位,要注意保护患者自尊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多鼓励安慰产妇,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产后教会产妇如何区分切口疼痛和生理性的宫缩痛,讲解产后锻炼的有关知识,使其情绪逐渐振作起来,配合治疗和护理。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社区定期通过不同的形式,针对怀孕妇女和家属,提供一些围产期及产后保健、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提供报告或者指导咨询,使得产妇情绪稳定,尽可能降低意外的发生。同时,对于产妇的居住环境,始终保持整洁、安静和温馨,多多与产妇进行活动,放松其身心。为了使产妇在产后心理上更加舒畅,可以带领他们做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动,保健操等。

1.3 评价方法

做出恰当的心理评定。使用观察法和询问法,全面采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评定,划分等级,并根据性质和强度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一般就是采用SCL-90方法测定,对心理干预前后进行测评,由专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各因子分以列表形式进行比较。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定期与产妇进行沟通,使产妇更加相信医护人员,避免由于治疗手段、技术因素伤害到患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调动产妇的自身潜力,引导其正确地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并且要经常进行评估,确定新的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在填写调查要有耐心,应逐项读给患者听,当场发放,当场收回。2个测评时间分别发放问卷252份,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250份,回收率均为99.57%。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实施后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干预后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产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睡眠质量评估

2.2 产妇抑郁心理护理前后效果比较

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行心理护理2周后,护理前后,除了人际关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忧郁、焦虑等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干预后心理S-AI平均分的变化(分)

2.3 产妇抑郁心理护理两组效果比较

干预组干预后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产妇出院到返回社区的前一段时间,要始终注意对其的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众多的观察,可以看出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精神因素占了很大的作用,有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社区及家人较重视产妇在产后的生理因素,较缺少对产妇的心理关怀。本研究证明,通过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辅以适当的产后康复、产后喂养知识的宣传,让产妇产后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极大地降低她们的恐惧心理。同时,社区护士也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感,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产后保健,提高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2-4]。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通过一定的护理以后,产后抑郁妇女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精神状态PSQI各因子都有好转,与护理前比较,行心理护理2周后,护理组和干预组除人际关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忧郁、焦虑等因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再进行两组干预后的评分相比较,干预组干预后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的效果比较良好,对于产后忧郁症的患者可以实施心理护理[5-7]。

[1]孙蕴慧,李慧娟,朱国文.产后抑郁对孕产期妇女的影响2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9):76.

[2]解晨,李振香,祝筠.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5.

[3]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

[4]钟银彩.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0):12-13.

[5]杨朝红,王维丽,陈淑清.导乐陪伴式分娩提高产时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1(5):80.

[6]刘晓晖,杨莉,田向文.剖宫产率与围产儿病死率相关性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3(8):35.

[7]杨苏华,郑修霞.对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产后行为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35(4):206-2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