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治疗中的使用比较

时间:2024-08-31

罗芳玉 谭学蓉

建立静脉通道在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中是主要医疗手段之一,早产儿的静脉穿刺除了常用的静脉留置针途径外,近几年PICC途径也在早产儿中不断开展。PICC可以长时间放置在体内,提供比较长时间静脉给药的管道;避免重复穿刺静脉;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而在早产儿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就是静脉内高营养输入。而早产儿静脉高营养输入治疗时,需要输入营养液的时间长,对血管和周围组织刺激比较大、一旦渗出易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如果反复穿刺往往造成患儿感染机会增加、哭闹剧烈易致缺氧、颅内出血等不良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院新生儿室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中,选择66例早生儿,通过将这66例早产儿,采用PICC途径输注或上肢静脉留置针途径输注输液方式,通过记录留置的时间、观察患儿烦躁哭闹情况、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情况及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护理操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中,选用PICC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将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室在2009年1月~2010年1月医治的66例早生儿,根据输液方式不同将66例早产儿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ICC途径输注,对照组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途径。实验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天,平均3天;置管时间36~302天,平均112天。对照组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5天,平均3天;置管时间2~12天,平均3天。两组均为接受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型号1.9Fr,长度50cm穿刺包(PICC)、其他用物按要求常规准备。分别于入院后1~5日经家长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PICC置管术。选用右上肢贵要静脉8例,左上肢贵要静脉3例,右上肢肘正中静脉2例,右颈外静脉1例,右腋下静脉2例,先在体表测量定位,将患儿穿刺侧手臂外展90°,从穿刺点开始,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长度(或到右胸锁关节直接加0.5~1cm长度),量双侧臂围,作记录。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1和操作者2紧密配合按照PICC置管术常规方法进行操作。操作完毕用床旁X光机拍片以确定导管位置后才能进行静脉高营养的输液治疗。操作完成后做好记录:记录导管名称、导管型号、手术时间、实际长度、操作选用的静脉名称、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插入深度、外露长度。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静脉留置针,选用20~22G号留置针,穿刺部位宜选择上肢弹性比较好、粗直的血管,常规消毒后,按照静脉留置针常规穿刺方法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分别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留置时间、烦躁哭闹、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及对患儿肢体活动和护理操作的影响。

2 结果

实验组留置时间36~302d,对照组留置时间2~12d,拔管后对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未发现有细菌生长;实验组烦躁哭闹发生率是7%,对照组烦躁哭闹发生率是36%,实验组时有烦躁哭闹有2例,对照组除时有烦躁哭闹6例外还伴有静脉炎发生,经用50%MgSO4湿敷后好转,同时按医嘱使用了镇静剂;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8%,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49%,实验组3例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第8天,未作处理。对照组静脉炎发生于输入了营养氨基酸后1~4d内,均给予拔管重置,其中局部用50%MgSO4湿敷,Ⅰ~Ⅱ级静脉炎于7~10d肿红痛逐渐消失,有一例于输注营养氨基酸过程中发生渗漏导致Ⅲ级静脉炎,通过及时的采取封闭、冷敷、定时换药及加用抗生素处理,20d愈合;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实验组1例发生于置管后288d导管渗漏出现,在靠近连接器处出现破裂点,立即消毒渗漏处导管然后用无菌剪剪去破裂段,连接上连接器,导管即可继续使用。对照组导管渗漏有5例,脱落有3例,发生在输注静脉高营养完毕后,在患儿活动和进行护理操作时使导管出现移位;堵塞头皮针有3例,立即采取拔管重新穿刺处理;对发生了脱落患儿局部皮肤,及时用50%MgSO4湿敷后好转,没有引起皮肤及组织损伤;实验组由于PICC导管留在血管内的导管有长,导管软,导管异位时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没有液体外溢等现象出现,不影响治疗护理工作,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因为留在血管内塑料套管较短,肢体活动剧烈时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渗出,出现静脉炎发生率相对较高。使用静脉留置针,如果位于关节处,上述不适情况容易出现,甚至自行脱落,影响了治疗护理工作。

3 讨论

重视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是当代新生儿护士的重要任务[1]。预防和减轻早产儿在静脉高营养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提高新生儿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而采用PICC穿刺技术,是惟一可以由护士操作不需麻醉,就可直接进行静脉穿刺的操作,成功率高,发生威胁患儿生命的并发症相对较少,而且在穿刺后患儿的手臂可以适当活动,减轻了患儿痛苦,使用PICC导管患儿,血液能及时将输入的静脉高营养物质稀释,减轻了对血管的刺激,保护了外周静脉血管网,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保证了早产儿的静脉高营养治疗的顺利完成。因此,PICC穿刺技术,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这项操作不仅简单,而且节省人力和时间,又可以留置的比较长的时间,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治疗途径,PICC还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为保证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的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3],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高东培,高雯.静脉营养治疗低出生体重儿3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26.

[2]方苑,黄少华,张晓玲.原位中心静脉导管置换在ICU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65.

[3]李世玲,孟月仙,张菊香.PICC输液法与传统输液法临床效果对照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2):127-1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