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创通气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研究

时间:2024-08-31

邓庆中

经口(鼻)面罩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不但操作简便,而且无创,为大多数患者所耐受,疗效理想,越来越多的肺性脑病的患者早期就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我科2007年1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肺性脑病的患者77例,运用BiPAP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心得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7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肺性脑病的患者77例,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在65~90岁之间,所有病人均符合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性脑病的诊断标准[1]。77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2岁;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气分析的数值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即抗感染、化痰平喘、使用呼吸兴奋剂,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度失衡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运用经口(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进行治疗,采用美国伟康公司BiPAP-Vison呼吸机。采用硅胶材质面罩,面罩有松紧带,根据患者头部的大小调节带子长度,患者取半卧位,带完面罩后要检查是否漏气,尽量做到不漏气。呼吸的参数设置:通气模式为S/T(自主呼吸定时),呼吸频率(f)为12~17次,吸气压力(IPAP)根据需要调节在8~22cmH2O之间,呼气压力(EPAP)为4~6cmH2O,吸氧的流量为4~6L/min[2],定时检查血气,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能维持在90%就可以。在用呼吸机通气的过程中可适当停歇,以便患者进食等日常行为。两组患者均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RR、SaO2、HR,定时查血气,观察实验室指标,同时严密观察患是否有出现缺氧造成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

1.3 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意识逐渐转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气体现PaO2明显上升,PaCO2下降。无效:意识无任何改变,临床症状未改善[3]。

1.4 脱机标准 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自主呼吸稳定,未再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肺部哮鸣音消失,IPAP(吸气压)≤8cm H2O时,血气分析各指标分析正常,可以予脱机处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血气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49例患者在经过经口(鼻)面罩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后,平均治疗天数为5d,其中2例患者因烦躁不安和痰多,在经过了2h的BiPAP呼吸机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血气分析发现指标无任何改善,而且病情逐渐加重,最后改用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其他47例患者在经过BiPAP通气2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明显改善。24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aO2仍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水平,PaCO2和pH值均相对保持稳定。对照组28例患者在治疗2h后动脉血气分析发现PaO2明显增加,但是PaCO2和pH值并未明显改善;24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仍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水平,但PaCO2和pH值均无改善。治疗组45例痊愈出院,2例患者治疗2h后效果不理想转为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有效率为91.83%;对照组14例痊愈出院,有效率为50%,8例因拒绝气管插管通气或者无创通气导致死亡。

具体结果见表1,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在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生命征、血气分析的对比

3 讨论

肺性脑病又称为高碳酸血症或者肺气肿脑病,是由于各种慢性肺系疾病或者胸部疾病伴发的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4]。肺性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中枢对低氧、高碳酸血症的感知功能变的迟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纠正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根据临床研究,此种方法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可避免气管插管时应用麻醉剂带来的并发症,或者气管插管后带来的病人脱机困难,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既减少了病人住院的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又减轻病人痛苦[5]。

因此,在临床上对肺性脑病的患者应该把握时机,尽早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PaO2、SaO2,降低PaCO2,纠正pH值,避免气管插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肯定[6]。

[1]李晓玲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5):39-40.

[2]游晓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08,6(34):3145-3147.

[3]见政平.内科诊断标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58-59.

[4]朱华栋,于学忠,周玉淑,等.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时的应用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20(9):511-513.

[5]唐玉梅.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应用的现状[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5):397-398.

[6]王长远,秦俭.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