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4-08-31

曾露萌 郭进 林敏 张家永 蔡霞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1]。由于本病的反复迁延的病理特点,目前单纯西医临床诊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中药治疗DPN的研究报道正日益被医学界所重视。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DP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①四肢感觉异常,包括对称或单侧性肢体麻木,自发性疼痛,末端束缚感;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运动神经(MNCV)和感觉神经(SNCV)传导速度减慢;④足背动脉搏动正常;⑤排除其他神经疾患。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神经病学》[2],消渴症见肢体麻木、肢痛、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畏风,舌质暗,脉细涩或沉细无力等症,辨证属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

1.2 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34岁或大于75岁者;(2)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恶性高血压患者、有足部溃疡或坏疽者;(3)心力衰竭,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4)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周围神经病变;(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3 一般资料 50例病例均为我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运动、降血糖等,对照组运用维生素B1针100mg、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痹汤(黄芪30g、丹参15g、川芎10g、鸡血藤15g、桑枝15g、木瓜10g、僵蚕10g、地龙10g、白芍15g)。血瘀偏重者加用桃仁10g、三七粉2g(冲服);气虚偏重者可加太子参2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两组均3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s)

注: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正中神经(n=25) 总神经(n=25)MNCV SNCV MNCV SNCV治疗组 治疗前 41.0±0.82 38.2±2.89 37.2±3.32 35.9±3.14治疗后 43.3±1.16# 41.1±3.54# 40.2±3.20# 38.7±2.16#对照组 治疗前 40.5±1.4 37.6±2.98 37.4±3.56 36.1±3.47治疗后 43.0±2.71#★ 40.6±3.10#★ 39.3±2.45#★ 39.2±2.44#★

1.4.2 疗效判定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深浅感觉改善或恢复正常,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MNCV、SNCV较前增加3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深浅感觉稍有好转,腱反射有好转,MNCV、SNCV较前增加<3m/s;无效:症状无减轻,深浅感觉,腱反射无改善,MNCV、SNCV无变化。

1.4.3 观察项目 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膝反射、腱反射检查;询问并记录患者自觉症状。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64.0%,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2 神经电生理检查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口干,2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均症状轻微,未中断治疗。同时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发现本病与血管、代谢、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氧自由基、损伤和遗传因素有关[3]。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引起微血管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又因糖尿病高粘血症和神经组织缺血、缺氧及营养障碍,最终导致神经脱髓鞘损害。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内外尚无确切疗法,西医除积极控制血糖外,多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神经营养因子等对症治疗,但效果欠佳;而且本病后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往往需要抗抑郁及心理支持治疗。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DPN的研究得到的广泛的关注。

糖尿病主要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但DPN在中医古籍中无确切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尚可将其归属于“痹证”、“痿证”、“血痹”的范畴。消渴病日久,气血津液亏耗,气虚不能行血,血络瘀滞,不通则痛;气血无法运行至四肢末梢,则筋脉失养、肌肤麻木不仁。笔者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是其关键病机,故确立益气活血法为治疗该病的根本法则。基于以上分析,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我们拟定了益气活血通痹汤,该方重用黄芪为君,黄芪乃补气之圣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取丹参、川芎,活血行气,与白芍合用养血而不伐正;取鸡血藤、桑枝、木瓜,舒筋活络,且鸡血藤尚有行血补血之功能;僵蚕、地龙,取其祛风通络,但不伤络、窜络。本方思维缜密,围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舒筋活络、通痹止痛之功。

本研究结果提示,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虽然在提高DPN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目前考虑与观察时间较短、药物疗程不够有关,有待于进一步延长治疗时间观察验证。

本方中药的多靶点作用及其复方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其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更好地将中医中药运用于临床,进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纵览全方,配伍合理,效果良好,用药审慎,适合DPN患者长期服用治疗。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2]鲍远程.现代中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

[3]林厚维,丁文龙.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机理[J].解剖科学进展,2005,11(3):244-247,2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