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神疾病患者亲属心理卫生状况及健康教育研究

时间:2024-08-31

王琼 李华平

随着社会都市化、生活快节奏以及工作竞争性增强,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1],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大多生病不知其病,不配合治疗,复发率、致残率较高,患者患病后对家人、亲属各方面影响干扰较大,该类群体心理状况如何,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如何处理是值得探讨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6月期间陪伴精神疾病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亲属,同意参加本调查者共148人,其中124人完成本研究。本组男性56人,女性68人;平均年龄(48±22.45)岁;文化程度:小学12人,中学78人,大学34人;亲属分类:父母68人,配偶27人,兄妹及其他29人;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54人,情感性精神障碍亲属26人,神经症患者亲属29人,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亲属15人。

1.2 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项目调查表,SDS与SAS评分临床上以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抑郁或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抑郁或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或焦虑[1]。一般项目调查表内容包括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情况。调查方法:受试者在陪送患者来院时为之讲明测试目的及填写要求,要求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评定。对文化程度较低者可由评定者逐条讲解,让其自己做出评定。对所有受试者,我们均发放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一册,对抑郁、焦虑评分较高者,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相关疾病知识讲解,如何应对,防治要点以及问答讨论等,受试者每月1~2次,经2~4次健康教育干预后,再对其心理状况用SDS、SAS做第二次随访评定。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资料及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受试者入组时(第一次)SDS、SAS评定显示,124人中SDS评分≥50分者有101人(82.5%),主要症状有情绪低沉、自卑、无助、失眠、哭泣等;SAS评分≥50分者有113人(91.1%),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恐惧、紧张、失眠等;SDS和SAS均≥50分者有68例(54.8%)。提示患者亲属存在明显情绪障碍,其中父母表现以抑郁状态较明显,配偶以焦虑状态为突出(表1)。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分组无明显差异。在疾病分类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DS、SAS评分≥50分者有50例(91.1%),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分类组(P<0.01)。另外,受试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第二次测查显示,患者亲属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提高,详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亲属两次SAS及SDS测评结果比较(±s)

表1 患者不同亲属两次SAS及SDS测评结果比较(±s)

注:*P<0.05,**P<0.01

项目 父母(n=68) 配偶(n=27) 其他(n=29)SDS第一次 62.26±17.47** 57.38±14.42 54.06±12.62 SDS第二次 52.86±10.36* 51.27±11.21 48.05±18.84 SAS第一次 55.86±13.25 64.46±18.54** 54.98±14.35 SAS第二次 50.18±11.42 51.16±10.57 49.85±13.74

3 讨论

目前,我国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模式是急性期住院治疗,待精神症状基本控制后出院在家中康复治疗。因此,大多数的照料工作应由患者的家属来承担,家属是患者重要的支持来源,家属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2]。也有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亲属的不良情绪及行为模式不仅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3],因此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本文研究采用SDS与SAS来了解患者亲属心理状态,主要是SDS与SAS为短程自评量表,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也能有效地反映受试者的精神状态和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的变化,且不受年龄、性别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的亲属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较明显,82.5%的亲属有抑郁症状,91.1%的亲属有焦虑症状。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亲属缺乏一定的精神疾病的知识,当某一家庭成员突然患病后,首先出现惊慌失措,不知疾病会如何发展,加之社会上对精神疾病认识上的歧视与偏见,使之心理上难以承受。同时由于患者出现异常的行为,更增加了其亲属恐惧紧张心理,将进一步加重情绪方面的改变。另一方面,患者与亲属关系密切,长期共同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患者发病或病情复发后出现一些不近情理的表现,与过去判若两人,其亲属心理遭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患者亲属由于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对患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治疗患者的同时,应对患者亲属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对患者亲属进行精神疾病常识的宣传,告知应对方法,使其了解防治要点,随时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方法简单易行,对提高精神疾病患者亲属的精神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值得在专科门诊推广应用。

[1]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武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0.

[2]黄忠琴,林秋丽,谭艳庆,等.急性轻度躯体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3):179-182.

[3]王西林,朱海滨,曹莉萍.精神分裂症发病时对配偶的情绪影响及其社会支持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3):154-15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