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峻 廖伟强 邓慧延 陈燕霞
幽门螺旋杆菌(HP)是引起HP相关性胃炎或溃疡的病因之一,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根治HP感染。目前根治方案较多,联合用药已被临床验证,但对联合治疗认识不一。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应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34例,并与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组对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胃炎患儿6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3岁~14.6岁,平均7.8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9.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儿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半年以上,疼痛可伴有呕吐、腹胀,近2周无服药史,对照组无青霉素过敏史。所有患儿行14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HP-IgG测定均为阳性。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分布、疼痛、恶心、腹胀等主要症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克拉霉素15mg/(kg·d)及替硝唑10mg/(kg·d),每天2次,疗程为1周。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30mg/(kg·d)及甲硝唑20mg/(kg·d),每天2次,疗程为2周。观察记录HP根除情况、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HP-IgG。
1.3 疗效判断 复查14C尿素呼吸试验及血清HP-IgG均阴性则判为HP根除。同时记录治疗前后、治疗期间上腹痛等症状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分别统计服药后好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腹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腹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1 两组患儿HP根治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HP根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236,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29例,好转4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80.7%。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612,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纳差等,发生率低(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HP根治率比较[例(%)]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1]。成人慢性胃炎HP感染率超过95%[2],儿童中HP的感染状况也渐渐为大家所重视,有文献报道HP引起的原发性胃炎在儿科占40%~95%[3],HP感染后机体可产生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引致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升高。HP感染若不经适当治疗,将终身带菌[4]。持续感染,进一步危害身体,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HP在体内能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D和空泡细胞毒素,引起广泛炎症[5],并刺激胃上皮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其中最显著的是白介素-8(IL-8)。经研究证实,HP感染可以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出现癌基因的表达异常[6]。HP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可能作为一个始动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正常胃黏膜细胞向胃癌方向转化。因此,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根除小儿Hp感染,临床意义重大。
根治HP感染,合理用药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根据成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7],结合儿科特点,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HP感染。该方案临床效果好,HP清除率高,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克拉霉素又名6-甲氧红霉素,对酸稳定,易吸收,在体内有较高的抗HP活性,在胃黏膜可获得高浓度,单一药物治疗HP根除率为42%~54%[8]。替硝唑属新一代硝基咪唑类药物,能清除HP和抑制单胺氧化酶,具有抗菌活性强、疗程短、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等特点。而甲硝唑因有较大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口腔异味使患儿难以忍受,且有耐药问题,体外检测对HP耐药性达33.3%[9], 虽然阿莫西林在体外对HP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副作用小,但近年发现其耐药菌增多,根治HP感染效果明显下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应用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唑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取得有较好的疗效,在HP根治及胃炎症状改善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副作用极少,安全性高,且疗程短,确为一高效、速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1]梁世山,刘思赵.小儿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细胞毒素:附30例外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16):355.
[2]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及胃癌关系研究发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2):62.
[3]沈振宇.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6,23(3):247-251.
[4]米弘瑛,段琼安.12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3):149.
[5]Telford J L,Covacci A,Ghiara P,et al.Unravelling the pathogenic rol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peptic ulcer: potential new therapies and vaccines[J].Trends Biotechnol,1994,12(10):420-426.
[6]Tang Y L,Can R L,Dong B H,et al.Detecion and lo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9):1387-1391.
[7]萧树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2):68.
[8]Cammarola C,Cianci R,Cannizzaro O,et al.Efficacy of two oneweek rabeprazole/levol loxaein-based triple therapies for Helicobaceter pylori infection[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0,14(10):1339-1343.
[9]陈旻湖,骆峰,陈为.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吐的耐药性的实验研究[J].新医学,1996,27(5):461-46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