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注重方法理论,培养化学学科思维

时间:2024-08-31

王扬柱 柳军

高三化学复习课应通过方法理论的建立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把零散的、看似不关联的知识柔和升华,形成解题的方法理论,简化思维程序,使解题过程变得有很强的目的性,且新颖独特。守恒理论、极值理论、分步反应理论在近高考中频繁出现。

高三化学复习中,常常遇到一些相近或相似的习题,很多同学在复习做题的过程中往往只为做题而做题,虽然知道有些题目似曾相识,但不注意去总结规律,从而造成知识零乱无序,学起来很吃力。

通过多年在高三任教的经历,我们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应重视方法理论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这种学科思维的形成要源于平日的复习中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把零散的、看似不关联的知识柔和升华,形成解题的方法理论,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简化思维程序,使解题过程变得有很强的目的性,且新颖独特。这里探讨复习课中常遇到的几种理论。

一、守恒理论

化学守恒理论包括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守恒,物质的量(原子个数)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等。这些守恒理论在高中化学中广泛出现,是历年高考必考的理论。

例1:(07年高考四川理综).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若这些气体与1.68 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 C. 30 mL D. 15 mL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参加反应铜的物质的量。铜和硝酸反应,铜失电子,硝酸中的+5价氮得电子,而反应后生成的NO2、N2O4、NO混合气体能与1.68 LO2(标准状况)及水又恰好生成硝酸,可以认为在整个过程中硝酸中氮的化合价没有变化,那么铜失电子和O2得电子守恒,故有2×n(Cu)=4×n(O2),

n(O2)= 1.68 L÷22.4L/mol=0.075mol

所以n(Cu)=0.15mol ,n(NaOH)=2×n(Cu)=V×5mol/L=0.30mol , V=60 mL 选A

二、极值理论

极值理论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极端分析法。极端分析法就是把研究的化学问题推到极端,将事物变化的规律迅速暴露出来,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主要应用于:

(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某组分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

(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某个方向进行到底的状况。

(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

(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逐个单一反应。

例3:(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 Na2O B Na2O2 C Na2O和Na2O2 D Na2O2和NaO2

【解析】n(HCl)= 0.50mol/L×0. 08L=0.04mol 则溶液中n(NaOH)= 0.04mol

极限假设:若生成物为Na2O 且m(Na2O)=62g/mol×0.02mol=1.24g<1.5g

若生成物为Na2O2 且m(Na2O)=78g/mol×0.02mol=1.56g>1.5g

所以答案选C

三、分步反應理论

分步反应类型的计算题是高中化学课中一类很重要的题目,涉及面广,有机和无机部分都能涉及到。这种类型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情况:①根据多步反应的情况找总反应方程式。②找出多步反应的临界点,以便划定范围进行判断。

高中化学常见的分步反应有:H3PO4和Ca(OH)2反应;H2S的燃烧反应;P在Cl2中燃烧反应;NO或NO2和O2与H2O的反应;Fe与HNO3的反应等。

例4:(07年高考上海卷)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解析】此题是典型的分步反应类型,若按常规方法一步步计算,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抛开反应的分步过程,只考虑整个过程的始态(反应物)和终态(生成物),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再利用其中两种或几种物质间量的关系,根据原子守恒定律配平总反应方程式,这样就会使问题变得直观易解。

因为n(NaOH):n(NaClO)=(0.1L×3.00mol/L):0.0500mol=6:1

故总方程式为:3 Cl2+ 2H2 +6 NaOH=5NaCl+NaClO+5H2O

通过总反应方程式很容易算出n(Cl-)=n(NaCl)=0.0500mol×5=0.250 mol

所以:(2)的答案为0.250 (3)的答案为 3:2

总之,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思维集中在发掘一些经验性的知识,使之成为适合应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