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4-08-31

韦淑利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创新能力奠基。小学一年级作为数学学习的开端,教师要有意控制学生的观察、表达及动手活动中的有序度,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数学思维,才能帮助其更高效地完成未来数学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小学数学;有序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学校及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对于思维发散,想象无序的一年级小学生,培养其有序思维尤其重要。教师要主动引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有序的观察、表达和动手练习,使其思考方式由无序走向有序,从而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更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

1.数学信息获取有序化,激发有序思维意识

观察是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主要方式,亦是其思维结构形成的先决条件。因此,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重点关注其对数学信息的观察方式,引导其进行有序观察,获取正确、完整的数学信息,为培养其有序的数学思维意识奠基。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且较为无序,较难集中注意力。因此,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多以带有实际生活气息的图画、连环漫画故事为主。比起文字及数字,此种形式的数学信息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却对学生的有序观察产生了阻碍作用。在观察数学信息时,学生往往只关注到精美的图画与趣味的口语,根本看不到其中包含的数学信息,或产生错误、片面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的适时引导,首先,可通过标注、注释等动作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教材中的数学信息,而非无关图画信息,其次,要主动引导学生按数学的逻辑顺序观察数学信息,使学生对视觉信息中所包含的数字信息观察由无序走向有序。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对“位置”进行教学时,课本提供了一张跨海大桥的图画,并在画中展示了轿车、卡车、大巴车及轮船四个交通工具,以供学生观察学习“上”、“下”、“前”及“后”的位置概念。学生自主观察这一图像时,很可能会将注意力发散至大桥建筑,海面风景等较为无关的元素,并将这些无关元素混淆进对交通工具位置的观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圈的方式将图画中的几个交通工具标注强调出来,以防止学生在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时受无关元素影响,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全班学生集体通过连线的方式,以有先后循序的方式将注意力依次放在每一个交通工具之上,先去理解“前-后”,再去理解“上-下”,帮助学生产生有序观察信息的意识。

2. 数学表达方式有序化,培养有序思维习惯

正如马克思所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正是语言实现了思维成果的传达。在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信息获取的有序性,信息表达的有序性同样重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有序的信息收集后,如何在脑中将信息有序地处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则是养成有序思维的关键点。而学生口语表达的结构和方式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其脑中的思维结构和方式,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总结信息时的口语表达方式,实时指导他们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排序,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关系词串联其表达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处理的有序梳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有序思维习惯。

如教师在使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进行“减法”教学时,在教授减法的概念和原理后,在“做一做”环节,可要求学生在思考漫画内容及下方对应减法算式后,用“首先”、“然后”、“最后”三个词进行造句,描述发生的数学过程,如“首先这里有五把铲子,然后一个人拿走了一把铲子,最后这里剩下了4把铲子”,以检验学生的数学思考是否具有有序性。

3.数学练习操作动手化,巩固有序思维方式

学生在获得有序思考的意识和方式后,即要在具体数学问题解决中充分应用这一思维方式,才能保证其有序思维能力的巩固和提升。对于自律性不强,思维模式较为简单的小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练习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且更为有趣,最为适合一年级学生用在数学问题上的解决。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练习时,需保持耐心,不以最终答案的对错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要始终以操作行为整体的有序程度作为判断指导点,将动手操作练习按思维先后顺序进行动作分解,帮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树立正确的、有序的思维步骤,同时反思改正自己思维结构中的错误点,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有序思维。

如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和整理”的教学时,教师可在班级内随机选取衣服颜色及性别不同的志愿者上台,并安排学生也上台根据数学逻辑对台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在黑板上写下最终分类整理的结果(如男生组:2人,女生组:3人)。在这一分类与整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師要注意最终的分类结果只是参考,教师真正要把握的应是学生动手分组时的思考及行为。教师要适时进行动作分解,以检验学生进行分类整理时的思维是否有序,如学生在动手分组志愿者前,教师可先询问学生“你觉得这些同学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在学生动手分组时,可询问“你现在为什么要把这些同学分成这样几组呢?”。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针对一年级小学生,有序数学思维的培养则是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开端。教师应有意识地控制学生观察、表达、动手操作等行为中的数学有序度,以一步步养成学生的数学有序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前前. 培养低段学生有序数学思维“四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21(01):75-76.

[2]何珊茹,徐健兰. 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有序思维渗透与培养思考[J]. 考试周刊,2020(36):66-6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