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园混龄游戏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时间:2024-08-31

袁梦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缺少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互动和交往。而幼儿园的传统编班方式导致幼儿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本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为了解决这一现象,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展开了“小小社会人”混龄功能室游戏,打破传统游戏的枷锁,变成全园串玩的混龄游戏。为了锻炼幼儿的独立性、推动幼儿社会化进程、发掘幼儿多方面的潜能,我们放手让孩子去做游戏真正的主人,教师则扮演旁观者的角色。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混龄游戏中,通过异龄同伴间的交往、互助,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混龄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是没有隔阂的,他们能以游戏伙伴的形式进行交往。在游戏中,不管伙伴提出的建议还是批评,他们都可以欣然接受。在每周的小小社会人综合游戏活动中,由于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很多在本班级所没有遇到的情况,这对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社会性能力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锻炼了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和异龄同伴的交往中敢说、敢想、敢做。

一、学习分享、合作

学习协商合作、相互帮助是幼儿在日常游戏、生活、学习中要尝试的。在混龄游戏中,无形地为幼儿创造了更多合作的机会,能充分运用“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发挥教育的隐形功能。在本园的小小社会人混龄游戏中,很多是需要小伙伴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共同完成的游戏。在厨艺房揉面团的活动中,靠孩子一个人的力气很难揉好,只有几名幼儿一起使劲才能揉好面团。比如在美工室绘画活动中,孩子的操作材料都是放在一起公用的,一般都是一组孩子共用一张桌子的颜料、水桶等画具。这里就需要幼儿一起来分享游戏材料,对幼儿来说也是“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分享也不仅仅局限于物的分享,在混龄游戏中最为核心的是游戏经验的分享,我们会利用活动后剩余的三五分钟,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游戏的过程和经验,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胆量。

而在这些分享工具、经验;合作、协商;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是完成当前的游戏任务,更是收获了数不尽的欢乐。此外,幼儿在混龄游戏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开始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这种角色的变化也使其身份发生变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对他们在合作、协商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也是混龄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给幼儿增添的新的角色与身份,让孩子在游戏中初步体会到责任感和照顾他人所带来的乐趣,这对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作用。

二、以大带小,互帮互助

在笔者负责的功能室“我是小厨师”活动中观察到,孩子在操作过程中,能注意到他人的游戏进度,会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孩子。在一次包烧麦的活动中,小班的孩子一直尝试给烧麦收口但未成功,中班的姐姐便主动帮助她,而小班的其他幼儿就在一边仔细观察包烧麦的方法。

在这一情景中,虽然孩子们的交流不多,但是他们用动作和行为,完成了一次不简单的交往互动。这是混龄游戏中“以大带小”最直观的体现,大孩子帮助小孩子,弟弟妹妹因为信任哥哥姐姐而接纳他们的建议;年长的孩子因为自身较强的能力而主动当起小老师。不仅帮助弟弟妹妹解决了问题,同时体会到来自同伴的关心,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而大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信,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萌发了幼儿爱护弱小的情感。

三、掌握交往策略

学习尊重别人、礼貌待人是在混龄游戏中与他人交往的首要条件。不同于班级幼儿所熟悉的班集体,混龄游戏中,幼儿交往的对象既有本班同伴,也有陌生的他班伙伴,这就形成了一个即陌生而又熟悉的交往环境。

玛·沃·蒙塔古说过:“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孩子们都会喜欢讲礼貌、守规则的同伴。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和他人分享、能与不同同伴互动、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往往在同伴中比较受欢迎。反之,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同情心的孩子,则往往不受同伴欢迎。幼儿为了参加游戏,会慢慢改正自己“为所欲为”的心理习惯,渐渐地学习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年纪小的孩子会学习耐心等待、学习道歉和原谅、懂得公正、公共和合作;大龄幼儿会学会谦让、学会帮助、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想象别人的想象、学习组织和分配等有利于今后发展的交往技能。通过一次次的游戏实践可以让幼儿切实地体会到,他们想和他人交往,首先要理解同伴、尊重同伴;其次在与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最后还要乐于分享、帮助他人。在这里,混龄游戏对幼儿的异龄交往起着桥梁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覺地帮助幼儿掌握社会交往策略,帮助其建立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混龄游戏实施的教育建议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爱是建立良好心理环境的首要前提。作为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在混龄游戏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幼儿的眼里起着榜样作用,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流露出来的感情,都会被幼儿记住从而模仿。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对幼儿要持支持、尊重、接受的态度和行为,要善于理解幼儿的需要,要及时地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反应,允许、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教师在指导混龄游戏时,更要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混龄游戏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幼儿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混龄游戏中,应该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当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本能地寻求成人的帮助时,教师如果直接告诉他答案,或者帮他完成,就等于剥夺了幼儿探索的过程。但是当教师说“你自己再好好想想”或“那该怎么办呢?”时,幼儿会再进行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反应,及时给予语言或者动作上的提示。如果幼儿真的完成不了,教师可以请大龄幼儿或者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同伴互动行为。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2001.

[2]《幼儿园工作规程》[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2016.

[3]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观察研究[J]作者:陈素园/王小丽.

[4]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陈帼眉.《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