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

时间:2024-08-31

李春红

摘要:日常教学中需重视对创新意识的培育,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以便于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在新情境中教学可保证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古老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二者之间的联系紧密、平等,营造师生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强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一、变静为动引发兴趣

初中数学内容较为抽象,如果单纯地讲解比较枯燥,难以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对静态的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则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得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展示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投影、动画,抑或者是生动语言的解说,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新奇与有趣,图形相结合下思维得到启发,产生可持续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得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乐此不疲地为解决问题寻找策略和方法。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教师则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向学生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并提出猜测金字塔的塔基可能是什么形状的问题,有学生称是正方形,也有学生猜是四边形。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剖开塔基截面,显示其形状为正方形,由此引出探究问题:“在公元2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在建筑中就应用直角知识,他们是如何确定直角这一问题的?”迅速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解决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二、引入生活元素

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运用包含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这一生活方式的问题,主动分析与探究,最终找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围绕这一生活化问题进行体验感知,并积极地开动思维,为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学生利用直接经验亲自体验,有利于拥有持久的学习动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如教学线段大小的比较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则与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在汽车站入口处会发现墙上的1.1米、1.4米处都会标上一段红线,每一段红线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立刻调动自我的生活经验,纷纷表示,这是量小朋友身高的,看是否达到了半票线。这一包含线段的大小比的生活问题,自然让学生一下子产生了亲切感,使得学生回忆生活中这些数学现象,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数学无所不在,也由此调动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

三、适当展开质疑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存在新旧知识之间、直观表现与客观事实之间、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等的矛盾,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教师抓住矛盾点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最大可能地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计算、验证、讨论,解决矛盾,理解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意志。

四、课堂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可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而不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更有利于学生投入到知识形成过程中感受、体验、分析、探究,从而吸收知识,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这一实践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其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操作的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参与,获得直接经验,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而实践操作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的时间与空间中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对知识进行再创造,从而发挥其创造性,拓展思维,建立空间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以开放性的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可自由设想、验证,激发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五、挖掘原有认知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且初中阶段的知识点大多数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对此,教师应挖掘学生的原有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使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以此更新数学认知结构,还能突显新旧知识的联结,体现出数学知识前后之间的系统性,进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探究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首先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设计问题,如,三角形ABC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外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任意一个四边形ABCD的内角和外角和是多少度?由于这些问题是在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上设计的,便唤醒了学生的原有认知,为后续探究多边形内角和奠定基础。随后,教师找到新旧问题的衔接点,提出新知识的相关问题,即,四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能引出几条对角线?它们把四边形分割成几块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多边形呢?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呢?这样的问题链能使学生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出发,建立多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规律,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因此,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设计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还能以新问题为导向,不断拓展新的数学知识架构,从而进一步完善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使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以多媒体、生活片段、教学实物等多项内容为依托,创设出更加真实直观的问题情境,让初中生可以在积极参与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研究。

参考文献:

[1]林丽锦.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初中,2016(09).

[2]林建欣.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22).

[3]于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2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