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时间:2024-08-31

程家琦

摘要: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拓展性的特征,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古今结合是小学语文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其中蕴含的故事及古典诗词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既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研究策略

引言:

现代教育非常注重语文学科的教学。作为一种本土资源,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能实现历史的传承和本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小学生是具有可塑性的,教师要把握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阐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从而发挥出传统文化对学生情操陶冶、观念建立、性格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一、剖析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紧扣现代教育标准的要求,有着古诗、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语文教材当中包含着课文文本(即理论知识)和语文单元园地(即实践部分),编著的作者注重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际的联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播,小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传统文化素养,使得自己可以达到教授学生的水准。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学科的魅力。语文是一科综合语言运用的学科,教师要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教学要不断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传统文化的有效性。以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讨论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思考问题:牛郎是如何度过童年生活的呢?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教师不断发问,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教学之前为学生设置悬疑和探究欲望,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积极感悟文章情感;然后鼓励学生结合疑虑之处进行交流或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牛郎善良、勤劳、诚实的美好品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选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进行阅读,并大胆畅谈自己选读的理由,在交流中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解读,在理解和感悟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创设情境

教师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课文预习知识。教師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素养的同时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知识,丰富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组织贴近生活的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比如:学生聚在一起写春联,习作课的时候自创编辑古诗,最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展示,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教师还可以加入多媒体技术,例如:讲授语言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故事情景进行再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动画观看中深刻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时刻警醒自身不要抱有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心理,遇事要善于变通,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不断扩展学生的语文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表述,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教师要尊重学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学生进行发言之后,教师要点播,引导学生进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学生学习古诗《山行》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诗人的社会背景或人生经历,引领学生走进作者,通过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景,再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辅之以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情境中更好地体会山中秋色的迷人和诗人的高怀逸兴,感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描写礼仪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传统习俗,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礼貌待人,把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结合实践

要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将实际与书本相结合,尤其是传统节日与课本知识的结合,如傣族的泼水节、全民族的清明节和春节等,以便学生知晓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2]。教师要注重举办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体验感。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与春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并从国际的层面讲解春节,或者是介绍春节习俗,如贴春联、包饺子、走亲访友、放鞭炮等,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从心理上认同传统文化。同时教师可以课堂内容为依据,将其引申到其他的民间节日上,如清明节踏青、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重阳节登高、赏菊等,若有条件可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传统节日活动,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教师要营造活跃的气氛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此外,教师可以布置关于传统风俗的课外作业,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如要求学生收集一些节日童谣、节日歌谣或节日习俗等,当学生正式学习时,鼓励学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背景,培养爱国情怀。保证语文课堂的新颖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感受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的素养。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文学修养,分析古诗词中词语运用的恰到好处。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讲解,感受其中的美感和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唱歌的形式加强古诗词的背诵记忆,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复述的能力,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束语: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剖析教材、创设情境、结合实践等措施来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主动承担起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济南市西河村小学  传统文化润泽百年老校  空间课程培育君子少年[J]. 教育家,2021,No.288(36):73.

[2]杨永彬,韩晨瑄. 融入经典  揆情度理[J]. 语文教学通讯,2021,No.1145(12):18-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