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优化建议

时间:2024-08-31

李卫华

摘要:“双减”意见强调,课后服务更加收紧对讲授新课的监督,将服务方向转向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多元发展。当前,中小学作业指导和兴趣提升是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既安排学科教师辅导作业、针对性答疑,又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兴趣方向,兼顾学生课业学习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后时间继续发挥学校育人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如何优化课后服务质量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能够为后续的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优化措施

引言

中小学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活动空间。当前,课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被“推向”校外鱼龙混杂、资质不全的托管机构,为其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课后服务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能将课后服务时间用于讲授新课和学科补习,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应当认真对待,继续发挥学校育人功能,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落实课后服务政策的意义

“作业辅导+兴趣活动”是课后服务工作的主要形式,学校的教师作为提供课后服务的主力军,既辅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又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实现多元发展。学校通常将两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分为两节课,一节课用于作业辅导与答疑,保证学生作业不出校,另一节课则用于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时,各地区、各学校要明确课后服务只限于作业辅导答疑与兴趣活动,辅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答疑,补足短板、发展强项,坚持“作业不出校”的原则,安排教师负责课后的作业辅导工作,确保学生轻轻松松回家去,既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正常睡眠,同时又满足学生的实践活动需求。所以说,开展课后服务,能够为学生提供因人而异的教育辅导,帮助学生减负,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需要,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所受教育的教学资源质量公平。

二、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改进建议

(1)开展多元化课后兴趣活动

学校围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知识拓展、强化实践、提升能力,尽可能提供各式各样的课程。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各学校资源,特别是本校教师资源,发挥教师其所长,开设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在内容形式上突出多元选择,给中小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后服务,第一类为个性化课后教育,第二类为普惠性课后服务,学生遵循自愿原则,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与的类型。普惠性课程主要依托学校校内教学设施资源和校内教师资源,主要课程包含课后自习、作业辅导、自主阅读、音乐合唱、舞蹈训练、体育锻炼等;个性化课程主要依托校外优质资源,统筹社会各种有效资源共同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主要课程包含民间艺术、益智开发、冰雪项目、當地戏曲等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

(2)明确作业的分层辅导

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时,教师应该设置分层辅导作业的依据,依据是学生的作业质量和课堂表现,以此分为A、B、C三组学生,并在三组学生内部确定作业辅导责任人,在完成好自己作业的同时,还应主动帮助小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帮助教师督促学生及时对作业中的错误题目进行修改,被辅导的学生如果还出现不会不懂的情况,应该一直请教同学或教师,直至彻底将题目和知识点弄明白。教师在对A组学生辅导时,重在解答数学题目技巧的讲解,旨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对B组学生的辅导重在解题方法的指导,旨在提高他们做题的效率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C组学生的辅导重在巩固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原理等,旨在让他们将初中数学知识牢记于心,并鼓励学生都能进入A组和B组。

(3)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参与积极性

各学校决策时要避免过于行政化,不能一昧的压任务,在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前,应充分征求一线教师意见,并听取其想法和建议。对于自愿参与其中的教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对于不太愿意参与的教师,学校要进行充分摸底,了解是否存在特殊困难等因素,并针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有效引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鼓励更多教师自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学校要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到学校考评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将课后服务工作情况列入年终绩效考核,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挂钩。同时可逐步提高教师课时补贴标准,充分考虑课时量、岗位工作量等因素,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才能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来激发老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减轻学生课堂作业与课外培训的负担,通过带领学生与自然、社会、他人进行接触和实践,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全面的发展,也是课后服务的应有之义。课后服务的目的不止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还应着重于学生终身学习观、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这需要学校整合各方资源,在“作业+兴趣”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践,健全体制,实现课后服务的高效可持续运行,发挥好教育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谢华娟.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实现数学减负提质[J].新智慧.2020(26).

[2]邹敏.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属性及权责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