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

时间:2024-08-31

朱晓梅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依托核心素养目标为根本落脚点,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优势作用,打破传统语文课堂单一、枯燥、无趣、低效的教学模式,基于“大语文观”教育思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集趣味性、审美性、互动性于一体的高效课堂,积极转化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拓宽知识视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有所收获,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信息技术; 综合素养; 教学策略

伴随信息技术新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再适用于高中语文新型课堂,追求趣味性、有效性、实用性教学目标,亟需用好信息技术工具,驱动高中语文教学新变革与新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以下结合笔者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信息技术运用价值与运用策略做详尽探讨。

1.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价值

1.1 运用信息技术调动探索兴趣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讲解知識的基础上穿插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融合音像、图文、动画于一体,营造趣味、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视听感受,唤醒主观能动性,成功调动课堂自主探索兴趣,为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学生初读课文还缺乏深刻的情感认知,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地呈现“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叶”、“袅娜羞涩的白花”等场景,再对照鉴赏李白、杨万里、王昌龄等著名诗人撰写有关“荷花”的诗词,学生的积极情绪被调动起来,仿佛置身一场精彩别致的“荷花盛宴”,观察千姿百态的荷花,阅读与探索兴趣十足。

1.2 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突破“应试教育”观念,立足新高考,着眼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创新学习方式,归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浅层认知”转向“深层探索”,提高学习有效性。例如,学习梁思成的作品《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基于图文结合的方式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中国特色建筑,学生一边观察画面,一边阅读文字描述,建立直观感知,学习作者写作手法。课后,以类似的方法布置习作训练,结合“国外建筑的特征”为主题设计微课,由学生模仿课文写作结构与写作手法,结合图片内容并收集相关资料,介绍国外建筑的特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课上阅读延伸到课后写作,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1.3 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感性认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教材内容必将丰富多样,充满哲理内涵与人文情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字、词、句,更要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情景再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自由对话,揣摩人物形象、产生情感共鸣,落实知识教育、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例如,学习鲁迅小说节选《祝福》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名电影片段,直观呈现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感受封建社会“吃人”的氛围,从更深层面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感性认知作品内涵。

2.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2.1 打破定势,保持课堂趣味性

浓厚的兴趣决定了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模式有机融合,打破思维定势,为语文教育注入更多新鲜有趣的元素,激活学生主体意愿,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以《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重温当时社会背景,从更深层次理解“拿来主义”风气的影响,我在课前上网收集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并整合反映当时社会背景的音视频资源,制作精彩的课件。通过拓展课外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入阅读的积极性,在兴趣驱动下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把握内涵,整个学习过程水到渠成,效果更佳。

2.2 优化设计,增添课堂审美性

纵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理解文章内涵,通过写景、写人、叙事,把握人生哲理,带来精神愉悦,进而增强审美能力,唤醒审美情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产生共鸣、获得审美熏陶?信息技术手段必然在其中发挥应有作用。以《鸿门宴》教学设计为例,当学到荆轲“易水诀别”时,播放一段豪迈、悲壮的音乐,渲染氛围,感知“高渐离击筑”、“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等情境;当读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转变音乐曲风,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激愤的情感。应用信息技术演示不同的音乐背景,透过音乐感知文字魅力,促进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发展。

2.3 拓展资源,促进课堂互动性

打造全新的语文课堂,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这一过程要挖掘信息技术应用价值,拓展丰富的内容资源,以开放性课堂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感受。以《鸿门宴》教学设计为例,由于很多学生没有读过原著《史记》,对课文内容也难以理解到位。那么在课堂上播放央视节目《百家讲坛》精彩片段,引入历史故事“西楚霸王”,学生对项羽性格特征及其弱点有了初步了解,如急功近利、优柔寡断、刚愎自用。那么项羽究竟为何走下了霸王神坛,最终遭遇失败?为了获得更深层次的原因解释,大家自然有了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围绕“鸿门宴”的故事细节展开讨论,剖析人物,解决问题。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着眼于未来教育发展,这是落实教育改革目标的必然趋势。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理性反思传统课堂的劣势与不足,有的放矢调整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价值作用,给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新鲜、趣味、实用的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国珍.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优势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92.

[2]谢文源,倪婕.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J].读与写,2021,18(14):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