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结合传统文化路径探讨

时间:2024-08-31

刘梦颖

摘要: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议题。本文通过目前多元化文化背景和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对于本国文化知之甚少的现象,分析部分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一带一路”等由我国领导的与世界多国进行贸易合作的政策不断推进,加强了与沿线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关于本国文化传播的内容却比较少。教育部最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指出,当代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中所提出的人文性指的就是大学生在能够运用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和优良价值观。

在如今全球化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趋势的情况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不断加深。长久以来,西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通过文娱产品的裹挟向全世界范围进行了传播和扩散,大学生作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影响的最主要对象,其后果是在年轻一代人当中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对本民族的意识弱化甚至是价值观念的分化等不利现象。一项调查研究数据指出,在受调查的大学生群体当中,仅有15%左右的学生对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熟知一些传统故事和文化内涵,57%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比较了解,知道国粹和代表性的传统艺术,然而25%的学生不太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还有4%的学生表示一无所知。从专业分布上看,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对比理工科还有艺术类的学生来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十分受追捧,对于西方的节日和商业文化趋之若鹜,是很多大学生的常态,这种文化渗透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淡漠了他们的爱国心理;崇拜效仿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超级英雄形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淡化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主权观念;最后,对于“泛娱乐化”的过度追捧会影响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赣南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赣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历史事迹、革命斗争者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革命区的优良传统等红色资源,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在现如今信息时代,自媒体和各种网络信息的轰炸之下,大学生更加要接受这种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持大学生蓬勃的朝气,树立他们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抱负。同时,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层面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在全国范围内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英语作为一门交流沟通的语言,其工具性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因此,很多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增加实践性训练的内容。然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却比较缺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为例,课本中的单元都未有涉及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仅在课后练习的翻译部分涉及到了比较有限的中国文化内容,这样的情况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并不少见。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材对于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播较少,大部分是以西方的内容为主。

其次,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國传统文化可以结合特点比较鲜明,文化含量较高,且内容涵盖较为丰富的西方文学作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环节的设置大部分以老师宣讲,学生被动输入为主,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环境无法真正地把握学生的反馈以及学生对于课本中英美文化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最后,大部分高校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都存在对于口语话题和听力方面的训练内容不足等情况。同时,部分教材由于没有及时更换而脱离了时效性,没有紧贴时事,与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和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相差甚远。学生对于不熟悉的话题没有很高的兴趣参与思考和讨论,导致了部分学生口语能力薄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输出能力具有更大的重要性,这也是大学英语学生目前需要加强的方面,能够更好的运用语言,才能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进行传播。

三、大学英语课堂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

首先,从教师层面分析。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长久地在教学实践中锤炼语言知识的高校英语教师来说,英语语言能力普遍很扎实。但是也存在忽略了对于西方的政治、历史、经济、宗教、地理、文娱和社会习俗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汲取。要不断地通过大量地阅读与西方文化素养相关知识的书籍和资料,乃至学习新的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英语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同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积极进行研究和学习,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将其渗透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当中,从而体现我国文化丰富强大的底蕴和内涵,在输入西方文化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自身文化的一种骄傲和认同。

其次,从学生层面分析。学生需要从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这样的一种观念中转变。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进行沟通,能够更加便利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样一种观念上的改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进行口语表达以及完成其他课堂环节任务。

最后,从教学过程分析。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一个对比。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有较多生动的素材,例如介绍西方习俗文化等的视频,可以引入中国传统习俗的视频进行对比讲解,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民族文化自信。在对比过程中注重讲解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不同文化求同存异,包容理解。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路径分析

1. 设立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从大的方向上来说,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要以培养各行各业中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坚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我国传统文化,选择符合时代发展,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同时,需改变传统课堂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中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最后,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以他们新一代青年人的视角赋予我国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2. 课堂環节的设置中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核心思想。例如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仁爱、诚信、求大同等优秀的思想理念,将其结合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和习俗当中;同时,宣扬我国传统文化之美。其中就有我国的文字之美,唐诗、宋词的韵律和内涵,传统礼仪、传统节日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我国服饰之美,将这些展现我国优美文化的代表事物融入日常的课堂环节设计当中。最后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设置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他感兴趣的一方面,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兴趣中不断完善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涉猎。

3. 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中,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步深入传统文化的融入。一方面是根据教材、课程规划和教学计划,构建好传统文化教学的整体框架,以提高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教师要建立好科学的反馈机制,建立科学的评分标准和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及时接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反馈,找出闪光点,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五、结语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也与其他国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中必须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在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强大学生对自身文化背景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消除误会,求同存异,并且在传播我国文化和价值观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覃锦霞.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自信”融入广西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多重价值研究[J] 海外英语,2021.10.

[2] 祝爱华,高凤江. 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 [J] 教学与管理,2019 (24).

[3] 邹积铭. 文化自信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J] 中外企业文化,2021.(05).

[4] 明珠,夏梅花. 大学英语教学中强化文化自信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