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化”教学中课堂展示的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4-08-31

郝景贤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前期启蒙阶段,如何有效渗透《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怎样做好科学精神的启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精神;如何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五化:教学课堂:有效策略

“五化”课堂教学(“五化”指:目标问题化、问题情景化、训练即时化、知识网络化、达标规范化。其中“目标问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目标问题化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探究状态,并在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亦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及教学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完成问题,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化是“五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在一个个情景下展开。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问难。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课堂展示是“五化”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目标问题化和问题情景化设计是否高效的真实体现。有效的课堂展示是学生心灵感受心灵、智慧碰撞智慧、情感赢得情感的提升阶段,具有生成性、不确定性,同时也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它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因此,有效的课堂展示直接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成长,重视有效的课堂展示是一名成功化学教师的重要品质。

“五化”教学模式,最初一段时间常常发现课堂展示人数很少,犹如表演,形式不少,华而不实,无系统可讲,无方法可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自主研讨问题设计不合理。有些教师对学生认知现状了解不到位;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趣味性、可探讨性。

(2)学生个性化展示的指导不到位。《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的观念也已逐步放开,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授课的影响,教师往往不能客观、深入地分析每一个学生,强调同一目标,规定同样的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同一的结论,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背离,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不能预设展示中学生会出现问题的状况导致了学生展示有个性化。

(3)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课堂展示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课堂的最终教学效果为了改变此状,课堂展示的有效性研究就成了急需。为此我们决定开展“初中化学课堂展示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目的在于把初中化学课堂展示当成一个动态、一个充满生命灵感的个性活动来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化学教学过程的始终,打破学生展示就是表演的现状,提高效率,同时构建一种以指导学生“有效展示”为主线的化学教学机制,通过老师系统科学指导,让学生学会整理,学会解题,学会表达,丰富积累所学知识,真正实现高效展示。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展示缺失比比皆是,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展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方法策略,把握以下几方面:

(1)自主研讨问题的设计要精准,紧扣《化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自主研讨问题是一节课的导向。

(2)自主研讨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例如讲《中和反应》设计的问题: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怎样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了-恰好反应了-加紫色的石蕊试液行吗?讲《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设计:变质的原因-怎样证明变质你有几种方法—怎样证明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怎样证明变质并除去杂质等。

(3)自主研讨问题中要有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例如讲《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分组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白磷燃烧、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三个实验,分析归纳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及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讲《氧气》时让学生做铁丝燃烧探究水的作用并与硫燃烧是加水的目的相比较等,这样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研讨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并且展示欲望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提升课堂展示的有效性。

(4)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价值。开放性问题和多解问题的解法常常多种多样,答案并不统一,很能引起学生深入讨论的兴趣。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个人的考虑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开阔、不够深刻,靠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合作学习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充分解决问题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的明晰,单一的思考会得到补充,片面的进步会被进一步完善。学生對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交流的问题一定要有所选择,切忌走了“合作”的形式,却忽略了“学习”的实质。

通过对课堂展示的无效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有效展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能高效展示,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良臣,刘电芝.教学策略:沟通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中介桥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4):98-102.

[2]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

[3]林崇德.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教育出版社.P24-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