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生发展为本 加强作业改革

时间:2024-08-31

史云云

摘要:陶行知说:"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知道儿童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我们要设法去辅助他,使他能力发展。"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作业设置的合理性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如何使每个孩子通过合理的作业设置达到最优的效果,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小学语文的角度分析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以及在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设计;学生发展;实践

引言:

伟大文化教育工作者陶行知先生曾讲过:"栽种学校教育人和种花木一般,首先要了解花木的特征,分清各种状态给以施肥、灌水和培育课程,这叫‘因材施教"。本文将以陶行知因材施教思想为指引,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状况,对学校语文分层设计的意义与方法进行探究。

一、以生为本,意义深远

语文课作为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最基本的教学,其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作为语文学科重要检测标准的听说读写,长期以来是考察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在不同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层次却不一样。有的孩子天赋高,悟性好,这个标准很容易达成,而有些稍微迟钝的孩子就勉为其难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小班人数的相对较多的现象,加上学生入学基础的参差不齐,教师往往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特别是在作业布置方面更为统一标准。这让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吃不了",进而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养成,更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有些地方甚至由于作业问题,引发家长与学校、与教师的矛盾。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把孩子当成有个性差异的独立个体,而是作为流水线上的产品。陶行知说:"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力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钝,他的需要力就小些。"教育儿童,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要顺应其能力去做。"

二、细心观察,分析特点

陶行知曾说:我们如果承认教育是活的,那么我们教育孩子,就必须根据孩子的所需要的力量而转移。身为老师,要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基础情况,分析他们学习方法与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以上的前提,才能为接下来的分层提供现实依据。在笔者的班级有这样几类学生:A类学生。这一类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基础好,反应快,学习热情高,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也比较大,能自己主动的学习。他们在班级所占比例大约为20%。B类学生。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努力程度不够,需要教师给出具体的要求。他们在班级所占比例为40%左右。C类学生。这类学生基础一般,学习态度不端正,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在班级所占比例为30%。D类学生。这一类学生的学习基本很淡薄,而且教学心态也极不端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班级所占比例为10%。这四类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所收获。试想,如果这些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同一张试题,结果必定是:A类学生完成较快,且时间绰绰有余。B类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类完成,但有少量错误。C类学生能完成,但错误较多。D类学生必定是完成不了,白白浪费了时间。作为教师,切记在班级里为了教学的方便而实行"一刀切"。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也是作业分层设计的现实意义。

三、巧设内容,合理分层

小学语文课的作文教学内容很丰富,表现多样化,但千变万化无离其宗,它始终都是包绕着听、说、读、写等各主要领域方面进行的。语文作业的教学设计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教学手段,一个过程,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新标明确规定:"语文课是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但训练这些能力的主要渠道也应该是根据语文实际,而不能刻意追求语文基础知识的体系和完整性。"在筆者班级语文作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性作业(包括字词的书写)。2.提高性作业。3.探究性作业。4.阅读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内容)。在笔者班级,根据学生的分类完成相应的作业类型。例如:对于A类学生。他所要完成的作业主要是探究性和阅读作业。语文探究性写作要从课文的文体入手,联系课文的写作内容和作者的生平,并分享本文的主旨,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艺术特点等,重点有探问题、探主旨、探人物形象、探情境、探语言等,以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形成小组探究性的习惯。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他的阅读的作业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教师根据书本的内容和难度来确定完成的期限。B、C两类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差别不大,因此他们的作业设计可归为一种类型,主要在完成基础性作业的前提下,进行提高性作业的设置。如读书笔记、观察日记和阅读感悟等。D类型学生由于其特殊性,他们的作业主要以完成基训作业为主,并辅助相应简单的阅读任务。各个指头的长短,他们都面临着阶层差异,只有开放教学作业不做的一刀切,才能让各种学生尽其所"知"做好教学作业,"各尽可能"地做好教学作业,也才能确保呈现在老师面前的教学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四、适时调整,积极鼓励

随着中小学生读书能力的逐渐增强,教师对于每个中小学生的分组分层方式也并没有一成固定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中小学生一开始语文成绩并不怎么样,但是在持续的练习中逐渐发现了正确练习的方法,成绩也逐步提高了,而有的中小学生一开始语文底子也很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也逐渐下降,所以身为教师,要及时注意中小学生的读书变化状况,对每个中小学生的分类方式做出适当调整,对读书先进的中小学生给予提升,对读书滞后的中小学生给予降级,以便教师为每个中小学生布置最适宜的作业.

综上所述,作业分类教学设计就是为了激励所有学习者群体都有个人的学习能力蓬勃发展空间。在比较科学合理的因材施教战略影响下,学生个人掌握能力水平的发展差异性可能会更大,因此在比较合理有效的教学要求下,学习能力低者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出个人潜质,而学习能力高者会进一步发展得更快。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应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并加以有意识地训练。重视学生的差异和自由选择能力,是最成功的教育,也是教书育人的永恒。

参考文献:

[1]周洪宇 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 福建教育出版社[M] 2013 第29-31页

[2]朱熹.论语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 1992.

[3]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网络文章类:

[4]刘全礼.“因材施教”教育学[M].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8.

[5]李玉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王雷, 张淑苹.“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