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本书集中反映了其政治构想、哲学思想及教育主张,是柏拉图思想的全部囊括。作为希腊三杰之一,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分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教学实践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一、教育的目的
教育在柏拉图眼中,是改造人性、陶冶德行、实现理想国的唯一手段。为实现这一目标,柏拉图又将其细分为两个阶段:初等阶段及高等阶段。初等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塑造正义的心灵,完成个人的社会化及美德的养成;高等阶段的目的则是,实现心灵的真正转向,即培养城邦的统治者——哲学王。
二、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为理想国培养优秀的哲学王。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尝试着做出了哲学王的终生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把所有十岁以上的孩子(无先天缺憾)送到乡下去,在真正的哲学家身边长大。这一阶段的孩子,必须接受学习和艰苦的体育训练,学会骑马,观看打仗,让他们从小就接触战争。第二阶段是二十岁时,对所有青年进行挑选,那些较为优秀的青年,将获得更多荣誉,他们将被要求对小时候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开始思索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第三阶段将对这些在学习、战争和履行其他义务中表现突出的人,进行二次挑选,选出其中最有天赋的少数青年,在他们三十岁时,给予他们更高的荣誉,同时给他们五年时间学习辩证法。第四阶段是这些经过二次挑选的人,将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负责指挥战争或处理公务,以考察他们的能力与意志。到第五阶段时,那些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并通过各项检查的人,将在五十岁时成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第六阶段是当哲学王年老,且已培养出新的继承人时,原本的统治者便可以辞去职务,进入樂土,在剩下的岁月里研究哲学。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并非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教育,而是全面的、系统的教育。
1、全面性
从横向上看,教育包含多学科多领域,在哲学家的培养计划中,柏拉图虽然没有提出“素质教育”的理论,但其主张却在很大程度上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他强调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优秀品质,才能真正成为杰出的人,从而统治整个城邦。
2、系统性
从纵向是看,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知识的习得,美德的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柏拉图率先提出了终生学习的理念,学习永无止境,因此应当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具体说来,则表现为教育的阶段性。本段中虽然将教育分为六个阶段,然而按其学科内容与接受群体,可将其综合整理为两个部分,即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主要集中本书的第二卷与第三卷,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第六卷和第七卷中。
(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的任务,柏拉图认为应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引自《理想国》第二卷)。即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柏拉图反对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提出应该寓教于乐,具体表现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儿童的可塑性。也正因此,作为教育手段的“故事”的合理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不应该放任地让儿童听不相干的人讲不相干的故事”, 强调尽可能保持孩子的天性,避免儿童过早地接触成人的世界。因此柏拉图特别强调,用于教育孩子的故事,必须是经过审查的“好”故事。
在体育教育中,柏拉图指出,每个人都必须自童年起,接受严格的训练以至一生。首先他指出,心灵教育对养成良好体质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指出要想拥有强健的体魄,必须戒除种种不良习惯,如酗酒、嗜睡、甜食等一切不节制的行为。
然而柏拉图虽然重视体育教育,但却反对对身体的过分关注,认为过分关心身体,将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累赘。
为了实现初等教育的目标,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必须有机结合,“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因此要使二者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时心灵“温文而勇敢”。
(2)高等教育
如前所述,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最终目的是培养城邦的统治者——哲学王。即通过教育实现灵魂向善的转变。其相关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的第六卷及第七卷中。
经过了初等教育阶段后,国家需要对所有孩子进行选拔,选择其中的佼佼者接受继续教育。20-30岁主要接受算术、几何、天文和谐音学教育,相较初等教育,本阶段的教育更偏重理性思维,抽象思考的培养。在30岁时,这一时期的优秀者,将经过二次挑选接受为期五年的辩证法学习。在辩证法的教育中,柏拉图着重探讨了“善的理念”。
(二)教育的公有性与义务性
1、公有性
柏拉图的毕生希望是建立一个理想国,在这个理想的国度里,可以实现城邦的公有化。这种公有化的观念反映在教育思想上,即实现教育的共有。柏拉图认为男女之间不过是生理上的区别,女人和男人具有同样的禀赋。因此女人可以,并且也应该接受和男人同样的教育,主张给女子同等受教育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义务性
在柏拉图看来,接受教育是每个儿童必须履行的义务。孩子生下来后,并不由其亲生父母直接抚养,在确保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必须全部交由专职人员统一抚养。使其从小接受最优良的教育,从而避免亲生父母,因条件受限导致任何一个可能成为哲学王的孩子,失去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
三、评价
柏拉图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首先是教育的体系化,柏拉图相较前人的突出进步,在于其主张具有明确的体系化,他将教育任务化整为零,分阶段进行。第二,他明确了教育的公有性。提倡给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以及获得相同职位的权利,这一点即使放在今天仍具有进步意义。第三,提出教育的义务性,柏拉图提出凡属城邦的公民,都必须从小接受教育。国家需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委派专人进行教育,确保每个公民切实接受教育。第四,在教育方法上,反对灌输式教育,提倡寓教于乐。具体表现为通过讲故事和做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然而,在充分肯定其进步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思想的局限性。柏拉图在教育的开展中,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导致忽视了个性发展。此外,在探讨体育教育时,他提到医疗只应供给偶然患病且可以治愈的人,对于那些有先天缺憾的孩子,城邦将秘密处理,不予治疗,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反人权的。
作者简介:刘道(1990.04-),河南滑县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