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基于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4-08-31

朱慧英

摘要:基于由教育部签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高中化学教育呈现出新的教学需求,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这些转变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现代中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促使他们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高中化学学习内容包括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操作等。要让学生在有限课堂学习时间中实现更大学习效果,就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具有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見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简称“化学核心素养”)。

在现阶段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根据化学学科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展化学思维,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巧妙、有序的安排一系列教学活动,让教材中的知识与课堂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提问这种引导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就能达到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效果。

一、合理借助课堂提问,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

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有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要记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理解,同时还要具备运用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概念和理论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因此学生必须要能记住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解概念和理论,然后才能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概念和理论来解决问题。

从目前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基础不牢、概念不清的困难。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辅导也反复强调,但还有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是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思考的有效性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前提下,从优化教学方式方面设计课程,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的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思考。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立即采取相应补充和说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通过教师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式的的化学基础知识,知识记忆更清晰,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钠及其化合物从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钠单质、钠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钠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钠)后,进入金属铝及其化合物学习时,提问一:我们学习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时是从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的角度展开的,同为金属元素的金属铝及其化合物是否也可以从这种角度学习了?提问二:金属钠、铝都是金属元素,它们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处?然后学生会按照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模式构建起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后,再找出钠、铝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和不同处。这样学生不但建立了金属钠、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还明白了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中存在着相似性和个性,知识网络更加立体化。类似的方式还可以运用在金属的氢氧化物学习中,提问一: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提问二: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受热后发生变化有什么共同点?提问三:氢氧化铜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建立起从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的角度、运用比较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方式,进而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提问一:表格有几行?几列?提问二:每行、每列都填了哪些内容?归纳起来是哪几部分内容?提问三:这些内容能够填在同一行、同一列,肯定是按一个标准填空的,这个标准是什么?在学生归纳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后,继续提问四:元素周期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后,配合练习,学生就更能理解了。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学生再次见到表格式的信息也能解读,并解决问题了。

二、化学实验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直观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作为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对“化学实践”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方法论功能 ,化学学习需要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

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很多化学知识、概念和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或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可以引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证明假设。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安排从浓度、压强、温度三个角度理解平衡移动,教学中可以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归纳出勒夏特列原理。提问一:在FeCl3和KSCN建立的平衡体系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4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提问二:在FeCl3和KSCN建立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LKSCN溶液4滴,溶液颜色又有什么变化?提问三:溶液浓度对FeCl3和KSCN建立的平衡体系有什么影响?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的教学中,对于吸热、放热的理解,可以这样安排。提问一:一个化学反应除了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外,还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本质思考: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提问二: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跟什么有关?提问三: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做八水氢氧化钡、氯化铵混合实验感受到放热、吸热反应。在学习完所有内容后,提问四:可以从哪些方面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学生就可以建立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的几种方法。

三、引入信息化技术教学,使课堂提问形象化

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不但把教学内容从过去比较单调的口授笔写改成更丰富的视觉、听觉展示,还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长时间的变化整合在较短时间内,不同空间的变化整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阐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参与讨论和增强记忆。高中化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部分知识相对抽象,仅靠书本内容的呈现和教师的讲解分析,难以將其讲透,学生也难以真正理解,最终将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精、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课堂提问有效融合其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静态的知识以动态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构建抽象知识与通俗知识之间的中间缓冲区域,使学生的思想可以在该区域进行转换,从而促进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总的来说,融入现代技术教学,使课堂提问更具有效性。

由于作为科学课程的高中化学,注重在人类文化背景下建构课程体系,目的是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 “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所以在教学中一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设计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用视频展示,学生有熟悉的感觉,能根据自身感受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接受知识的效果。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中,可以展示龋齿和溶洞的图片,提问:在不同位置形成的洞跟化学有什么联系吗?进而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就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学习了。

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体现为:化学在原子、分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是宏观物质,极少会接触到微观世界。涉及到原子、分子等层面的教学内容时,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就可以更形象的展示微观世界。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中,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晶胞、晶体中原子的位置、配位数等内容,用3D动画展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进而知识点掌握的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外,还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的思维。

总之,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现代中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促使他们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在有限课堂学习时间中实现更大学习效果,通过有效的提问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继续保持和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不断挖掘其潜在优势,推动高中高效化学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刘雪梅.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思考[J].高考,2020(13):101.

[2]黄希.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新课程(下),2014(11):124.

[3]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四版):184-187

[4] 毕华林等.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6]梁永平.化学科学理解的基本视角及其核心观念[J].化学教育,2011(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