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8-31

王凯祥

摘要:以往对于有氧工作能力的研究中,针对在校大学生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方法的研究较少。通过评价最大有氧工作能力不仅使更多人了解有氧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积极的参加一些有氧活动的锻炼。进行有氧工作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可以提高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适应性。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消耗,增加机体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学生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患病率和肥胖率。有氧工作能力(aerobic capacity)又称有氧耐力,是指单位时间内,氧被从外界摄取到体内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活动肌肉,而被肌肉所摄取并利用的能力,是摄氧能力、运氧能力、用氧能力的综合能力。有氧工作能力也是有氧代谢功能的基础,它的维持和发展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大肌肉群的活动,决定了学生的耐力素质,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在体育训练与大众健身方面应用广泛,是评价人体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氧工作能力良好能够减少焦虑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增强运动能力,增加幸福感。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为教学训练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教师了解学生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制定合理教学手段、训练方案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实施科学教学、评价运动效果和制定训练计划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运动训练;有氧工作能力;最大摄氧量;心率;乳酸阈

Abstract: In many previous studies on aerobic capacity evaluation, the most involved are: the evaluation of athletes’ athletic ability changes and training status indicators, athletes selected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athletes in different training states changes i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nd maximum aerobic work ability as a measure of the standard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so on. However, there is less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college students’ aerobic ability. By consulting the database of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and uses the research data, mainl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training on their aerobic working abilit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maximum oxygen intake, lactic acid threshold and heart rate,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aerobic work ability in physical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better carrying out aerobic training.

Keywords: Exercise training, aerobic ability, maximum oxygen intake, heart rate, lactic acid threshold

1.運动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的文献分析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以有氧工作能力、运动训练等检索词进行检索,共计检索中文文献25篇 。其中,期刊论文12篇,博硕士论文13篇,会议0篇。通过发文趋势表了解运动训练对高校学生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由图得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总体呈不稳定的趋势,年均发文量少,发文数量起伏波动大,面对发文量总体偏低和发文数量年间起伏大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运动训练对高校学生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的主要通过实验进行,其研究实验都是在学校或者是训练队里进行,对环境和技术要求较高,较难开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以“运动训练”“有氧工作能力”“最大摄氧量”“心率”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运动生理学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成果,对当前相关研究的前沿动态有整体掌握,对本研究顺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理论支撑。

2.2.2数理统计法

分析和统计大学生运动员长期运动训练的各项有氧工作能力指标,得出相应的数据和结论。

2.2.3对比分析法

研究围绕“运动训练”“有氧工作能力”“最大摄氧量”“心率”“乳酸阈”五个层面,通过不同项目的长期训练对高校大学生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有氧各项指标的差异影响。通过研究最大摄氧量为高校学生安排针对性有氧耐力计划,安排最佳训练强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高校大学生科学地改善体质提供有效保障。

3.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影响的研究

3.1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有氧工作能力的性别差异

在众多的体育赛事中,无论什么项目,男子总比女子的运动成绩好,只不过性别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李萍(2012)[1]在《12分钟跑推测大学生最大有氧工作能力方法的研究》中通过对18-22岁的91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了跑台测试和12分钟跑测试。将大学生分为高水平运动组、中等水平运动组和无运动经历组,实验模型得出在同一水平组别中,男生的最大摄氧量值均比女生大的多,除了安静心率外,男生测试中所采集指标的值均比女生要大,所以实验总结得出通过同样强度的运动训练使得男生的最大摄氧量要比女生大,通常男生在运动训练后有氧工作能力比女生更强。

3.2运动训练对有氧工作能力指标的影响

3.2.1运动训练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VO2max是描述有氧工作能力最客观的指标,在选材、制定训练计划、以及评价身体机能状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张桐硕等(2014) [2]对某军校大学生(67人)5OOOm跑成绩与相对最大摄氧量(台阶试验)进行回归分析,发现5OOOm跑时间与相对VO2max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指出VO2max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5OOOm跑的成绩。由此可知5000m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了VO2max水平的高低,5000m成绩越好,VO2max水平的越高。

马德明(2011)[3]将19名运动员随机分到训练组和对照组中,训练组的成员除了常规训练和比赛外(每周训练4次,90 min/次,每周比赛1场),还进行每周2次的有氧间歇训练,持续8周。持续8周,2次/周间歇训练后,训练组运动员VO2max58.1ml/kg.min 增加到 64.3ml/kg.min,增加了11%;同时,对照组运动员的VO2max没有任何改善。综上,清晰可见,训练组运动员通过每周 2 次的有氧训练,最大摄氧量有所提高。训练对提高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耐力有良好的效果,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保证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张婷婷(2015)[4]以山西师范大学田径训练队及非体育学院(专业)的普通学生男性受试者为实验对象,共计39人。分别进行了前测、中测和后测,测试其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机能,从而分析其心肺耐力和能量代谢特征变化。从不同阶段分析,不同田径训练队在不同阶段VO2max均呈现逐渐递增趋势,中长跑的递增趋势大于跳跃队和短跑队。说明训练强度的大小导致最大摄氧量呈現出不同的趋势,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最大摄氧量。

3.2.2运动训练对乳酸阈的影响

林文弢,鞠丽丽(2015) [5] 在《个体乳酸阈与运动训练》中通过研究表明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其理论依据是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既能使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比例减少到最低限度。研究表明,优秀有氧耐力运动员有较高的个体乳酸阈水平。对训练前后的纵向研究表明,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有氧耐力训练,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赛娜(2014)[6]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也证明速滑可以通过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能影响乳酸阈值。

刘 超(2010)[7]通过针对性的四周有氧耐力训练, 观察游泳运动员阶段训练前后个体乳酸阈和机能变化状况。将8 名男子自由泳运动员作为受试通过 7 ×200 m 递增负荷试验测试个体乳酸阈, 据此安排四周针对性的有氧耐力训练, 阶段训练后测试个体乳酸阈。 结果:1) 个体乳酸阈值由(3.79±0.42) mmol/ L上升至 (3.92±0.61)mmol/ L, 个体乳酸阈对应的泳速由 (1.48 ±0.08)m/ s 提高至 (1.50 ±0.03)m/s, 差异具显著性 p <0.05。2)血乳酸—泳速曲线发生明显右移。得出结论:游泳运动员在四周有氧耐力训练后个体乳酸阈值升高, 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提高。通过以上的实验研究运动训练可以提高个体乳酸阈值,从而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王瑞峰(2011)[8]主要通过实验法,个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运动后机体血乳酸值的变化规律分析,从下图可知运动员耐酸能力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也在不断提高;运动后出现峰值也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强度训练中,给运动员所安排的间歇时间是否合适,对运动员机体消除乳酸过多的堆积、防止疲劳过早出现以及保持和提高运动能力有直接影响。由于运动员机体的抗酸性还比较差,运动能力也比较差,峰值出现的比较早,因此在训练初期可以将训练强度适当的降低,将训练的间歇时间适当缩短而更有利于锻炼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3.2.3运动训练对心率的影响

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能综合反应各种生理变化,是监测运动强度的有效指标,测量心率具有直接性和便捷性的特点,所以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里运用心率指标来评估运动负荷已经变成了一种流行的方法。

朱鹤霖等(2017)[9]研究大学生运动员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探讨不同锻炼水平间的差异,对受试者进行 5min 时长的安静状态下心率变异性测量。将足球队队员分为一级运动员组和二级运动员组, 按照一级运动员组、二级运动员组、锻炼组、无锻炼组四个组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很直观地看出各组间均值不等,并由一级运动员组至无锻炼组逐级递减。通过实验发现运动训练对心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有一定影响,得出“运动训练可以使大学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增加总体心率变异性的大小,提高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性,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均衡性向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方向发展”的结论。也就是说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心率会产生一定影响,探究心率差异对于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得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升高,心率增大,在运动后的心率恢复率和血乳酸清除率得到明显提高,使得大学生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工作能力和心肺功能得到增强,进一步提升了有氧共代谢能力,提高了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从而通过最大摄氧量来影响学生的有氧工作能力。通过研究最大摄氧量为高校学生安排针对性有氧耐力计划,安排最佳训练强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科学地改善体质提供有效保障。

4.2建议

在国内高校学生健康迫切需要改善、久坐不动人群慢性病爆发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不同的运动训练方式对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研究应该应用于更多人群和更广领域,科学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萍. 12分钟跑推测大学生最大有氧工作能力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2]张桐硕,薄海,秦永生,等.某军校大学生5OOOm跑成绩与相对最大摄氧量的回归模型[J].武警医学,2014,25(2): 113-117.

[3]马德明. 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训练[J].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05):574-575.

[4]张婷婷. 递增负荷运动对不同田径训练队学生心肺耐力及能量代谢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5.

[5]林文弢,鞠丽丽. 个体乳酸阈与运动训练[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23(03):16-18.

[6]赛娜. 乳酸阈训练法在速滑耐力素質训练中的应用[J]. 冰雪运动,2014,36(06):1-4.

[7] 刘超. 游泳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中个体乳酸阈的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2):57-59.

[8]王瑞锋,林争平,李纳新,涂秀全,陈华,陈瑞云,沈秀云,陈晨,陈传新. 男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心率恢复率、血乳酸清除率变化情况[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01):86-91.

[9]朱鹤霖,包呼格吉乐图. 不同锻炼水平下的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对比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2):68-72.

[10]范欣欣. 北京体育大学校男排赛前训练与比赛负荷强度心率指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4.

[11]马海峰,胡亦海.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能”概念泛化与“竞技体能”误区[J].中国体育教练员,2021,29(01):3-9.

[12]常帅,黄剑.探究功能性体能训练与高校综合体能课程的结合应用[J].科技风,2020(31):108-109.

[13]马荣蕊,李朝福.身体功能性训练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6):84-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