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士壮
摘要:以康复体能训练在高校生身体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探索体育教学与康复体能的途径,探讨体育教学与康复体能的引入可能性、介绍形式及康复体能训练方法,指出体育教学应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准备活动,就是康复体能训练。
关键词:高校体育;康复体能训练;引入机制
近25年来,我国高校生的体质状况一直在下降,体质问题也接近于"病态",如"三高"现象、脊柱问题、肥胖等,校园体育事故频发。因此,从康复体能入手,先让学生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然后辅以相应的康复体能训练,是解决当前高校生身体问题的关键。
一、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学生注重学业成绩和学业成绩,而忽视身体素质的提高,这给今后工作中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带来红灯,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如下。一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里的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实践能力和主动意识不强,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电子书,严重缺乏户外活动;二是他们常常学习文化知识,忽视体育,很多学生认为,今后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很少去锻炼身体直到生病。三是对体育课程的界定过于宽松。体育课中,学生闲暇时间较多,康复单元较少,使学生失去了康复体能训练的唯一机会。
二、康复体能训练在高校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康复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使其恢复并参加比赛的重要手段。对于师范生来说,虽然没有必要达到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但是效果是一样的。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不同的训练强度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功能增强。因为现在的学生体质问题比较突出,如果我们采用种族化的高强度运动,比如运动员,对于那些还没有恢复健康的人来说,成绩可以支持训练和比赛。将康复体能训练引入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中,是科学地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体育中康复体能训练的引入契机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相关教学方法、内容和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并结合这种趋势,介绍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
(二)高校生体育运动方式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高校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途径发生也变化。实践证际效缩短训练时间,降低训练强度,提高训练形式的灵活性。虽然尽管现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但是新的体育教学在学生中不断推广新的,所以在体育教学方法中康复体能训练引入也是一种势。
(三)改善高校生体质的需求
这是当前高校体育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防止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教育部把这一要求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颁布了体质健康评分低于50分不发给毕业证书的严格规定,为了提高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康复体能训练教育,探索科学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途径。
(四)高校生对形体美的追求
年龄是高校生追求自身身体美的最高境界,康复体能训练具有明显的康复元素。当前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长期躺在桌前、玩手机、玩电脑等行为,极易引起脊柱畸形、上下交叉综合症、肌肉萎缩等,导致个体形态改变,康复体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参与。
(五)校园体育事故的预防
高校体育事故是影响高校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问题之一,恢复身体基本机能是提高高校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掌握科学的蹲、走等运动形式,加强举重、推等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
四、高校体育中康复体能训练引入的策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病态"的体质特点,引入康复体能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学生体育训练意识
作为一门新课程,康复体能训练在小学生中的认知程度较低,相关训练内容不明确。为此,体育教师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及时展示训练内容,以实例的形式说明训练效果,改变训练观念,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的意识,使其对康复体能训练有正确的认识。
(二)引导高校生转向良性运动模式
传统体育课往往侧重于学生个体的运动表现,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培养。康复体能训练方法比以前的教学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即可采用口述教学法,也可采用多媒体教材,从而引导高校生走向良性的康复体能训练模式。
(三)满足高校生的优良体质需求
高校生体质整体下降的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康复体能训练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已明确提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未达50分者,不予毕业。在这一硬指标面前,广高校生也积极反映,积极参与康复体能训练。
(四)提升高校生的审美层次
由于长期坐在课桌前学习,以及玩电脑、手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学生的身体表现发生了变化,使身体表现与审美标准不同,体育教师应本着"爱美,人人有之"的教育理念,引導学生走出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康复体能训练,使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健康发展。
(五)养成康复体能训练的良好习惯。
康体训练强调学生身体功能的健康发展,因此,训练动作比较简单,训练过程比较科学实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老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他们将来进入社会的身体素质。
(六)有效预防训练中的突发事故
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差,经常会出现意外事件,因此,学校教育中教师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态度,逐步加大难度和强度,而不是强行增加训练强度,应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顺应潮流。
因此,将康复体能训练教育引入体育课教学,不仅可以适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康复体能的广泛普及,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注重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发展,其运动形式比较单一。与此同时,主要从人体机能发展出发,强调训练方法的科学基础,可以作为一种低强度的准备工作形式,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对概念知识的掌握。逐步将康复体能训练引入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范龙. 高校体育中康复体能训练引入机制研究[J]. 体育风尚,2020(4):143.
[2] 袁炜煜,路佳. 体育教学中康复体能训练的引入机制[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77.
[3] 王鑫. 江苏省高校男子篮球队科学化体能训练分析与研究[D]. 江苏:苏州大学,2016.
济宁学院 2731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